綴其間,茂林修竹,桃花爭豔;黃昏時分,暮色蒼茫,雲蒸霞蔚,“牛首煙崗”,令人沉醉。美不勝言。“春牛首,秋棲霞”,古風然然。
雲錚前世並未來過江寧,但牛首山的大名仍然如雷貫耳。不為其他,概因岳飛嶽武穆耳。南宋建炎四年(1103年五月,岳飛在牛首山設伏,岳家軍就地取石,壘築工事,伏擊金兵。牛首山大捷後,乘勝追擊,將金兵驅逐過江,收復建康(書中江寧,今南京。
不過眼下的大魏朝歷史已然完全改變,嶽王爺估摸是出現不了的了,再者按時間估算,大約也還沒到嶽王爺出世的年頭。不過雲錚作為一個知道岳飛的人,對他還是十分敬仰的。
岳飛有一句流傳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據記載,他擔任高官之後,收入頗高,卻一直維持著相當簡樸的生活。後妻李娃有一次穿絲織品,岳飛一定要她更換為低檔的麻衣。他的私財收入十分豐厚,卻經常化私為公,以私財補貼軍用。有一次,以宅庫中的物品變賣,造成弓二千張。他遇害後抄家,家中根本沒有金玉珠寶,貴重物只有三千餘匹麻布和絲絹,五千餘斛米麥,顯然還是準備貼補軍用的,他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岳母對其“精忠報國”的期望。由於遭到奸臣秦檜的陷害,嶽王爺終究未能完成他的抗金大業,慘被處死。秦檜千百年來遭受萬民唾罵,岳飛的忠義之氣卻長存天地之間,永受後世敬仰。金庸在《射鵰》中也一再提及嶽王爺,崇敬之情躍然紙上。
對於後世某些“學者”質疑岳飛的民族英雄稱號,雲錚一貫認為是譁眾取寵。他們的主要理由無非就是:岳飛不是抗擊英法帝國主義或日寇,而是抗金,而金也在今日中國範圍內,同屬中華民族,所以岳飛抗金不過是中國人內戰……
按此邏輯,那麼假設未來的世界真的是大同的世界,我們的後人豈不是要說今天戍邊的勇士,其實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假設,侵略者昨天、現在或者明天侵略我們的國家,在很多年以後與我們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我們可不可以早早投降了事,以免我們的子孫把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抵抗說成“兄弟鬩牆,家裡打架”。——淡都不是這麼扯的!
“可惜,牛首山少了嶽王爺,日後要想入後世那樣出名,怕是難了。”雲錚搖頭晃腦,自言自語道。忽然一楞,岳飛是個悲情人物,少了岳飛,最重要的怕不是牛首山出不出名的問題,而是中華民族少了一個抗擊胡奴的民族英雄作為後世精神楷模。
算了,這事兒反正怪不得我,又不是我把這歷史搞混亂的。再說了,沒有金人南下,好歹也避免了中原戰火不是?
輕輕一夾馬肚子,胯下被壓抑著速度的烏雲踏雪頓時歡快地奔了出去,它可沒有云錚那樣的閒情逸致欣賞山色風景,它的愛好就兩個:吃和跑。
烏雲踏雪歡跑上山的同時,東方劍閣裡頭卻有人面色憂慮,愁眉不展。
“無晴姐,你說他會不會是生氣不來了?”
問話的人身著一襲淺藍翠煙衫,散花水霧海波百褶裙,身披秋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如約素,肌似凝脂,氣比幽蘭。雖只是薄施粉黛,卻更顯清雅儀容。不是那先雲錚一步南下江寧的南宮無雨又是誰?
而正朝她走來的那人,也是一位少女,約莫十八九歲,穿著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繡著淡藍色的牡丹,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雲,下襬密麻麻一排藍色的海水雲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走動之時身子輕輕顫動,長裙散開,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
只是,如此風姿卓越的一個女子,看上去卻絲毫不會給人一種“豔”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她清新自然,宛如清晨的空氣和陽光。
能被南宮無雨稱作“無晴姐”,在這東方劍閣裡頭,自然只能是東方無晴了。
她輕輕一笑:“少監令若真有你說的那般好,又怎麼會因為你沒有與他同來而生氣?”
南宮無雨苦惱地道:“不是這事呀,無晴姐,他在揚州遇刺之後,先是去了蘇州,耽擱了兩三天才來江寧,到了江寧又直接去了巡撫衙門,現在還沒出來,我是怕他心裡惱了,不願意來了。”
東方無晴心頭好笑,想著無雨只怕是對這少監令有些動心,要不然怎麼如此在乎他的心思和舉動?不由得笑道:“無雨放心吧,聽說無雪和少監令倒是處得不錯的,寧姨還打算讓少監令叫無雪做姐姐呢。要是他真生氣了,你就請無雪幫忙說一下,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
這番話原本是勸解之言,卻不料南宮無雨聽後神色卻越發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