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2 / 4)

小說:極品少帥 作者:低訴

什麼意思呢?若是雲錚在此,一定會這麼看:

“臣愚不肖”,領導安排我做一省的長官之一,現在又把我調回京城,另有任用,我沒什麼好報答領導對我的信任,我雖然知道自己很不稱職,但因職責在身,才斗膽跟老大說說天下大事。請老大考慮一下我說的話,如果有一兩條能被老大采用的話,秋某幸甚!

我覺得,老大你省吃儉用,人也還算聰明,而且經常辦公到深夜,雙休日都不休息。平時很少去澳門打麻將賭錢,也不玩雞鬥狗,搞女人也很節制,基本上沒有多少缺點,而老大“仁民愛物之意”,更是天下皆知。

此外,老大還能以公心選用那些天下人看著都順眼的同志來當宰相,而不是任用那些壞蛋笨蛋和蠢蛋。和以往幾個有名的老大相比,你幹得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這幾段文字,是秋臨江依照當時慣例,簡單拍了拍萬昌的馬屁,下手並不重,好讓萬昌老大有心思向下看,後面就要開始正文了。

老大幹的如此辛苦小鳥亂叫,理應能讓天下人家家有飯吃人人有衣穿戶戶有床睡個個不操事,以達到天下大治宇內和平的目的。但實際效果卻並不是這樣,看看國內,形勢仍然很懸,打砸搶無處不在;再看國際環境,每天怕人家來操事打架,只好辛苦養著四大邊鎮,國家財政越來越困窮;道德敗壞,風俗淪喪,世風日下,四方有志之士,都很擔心天下將不久大亂,亂成一鍋粥。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鳥事涅?“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但是,現在國家法令嚴密,無所不有,為什麼秋某還要說沒有法度呢?

因為在秋某看來,當今的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孟子曰過:如果老大有好心好意,而老百姓卻沒有好日子過,主要的原因就是“為政不法於先王之道故也”。

根據孟子這一學說原理,“觀方今之失,正在於此而已”。

我們這個時代,離先王之世已經很遠了,所遭遇的變故和形勢,也都很不相同了,而要去“一一修先王之政”,就算是個超級蠢蛋,也知道這是很難辦到的。

所以,秋某所說的法先王之政,主要是指學習先王的立法本意而已,而不是去硬搬生套先王的那一套做法。

中國最有名的幾個老大,如二帝三王時代,離開現在也有千把年了,時亂時治,有盛有衰。“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他們所採取的方針措施,也各不相同,但他們的一番“為天下國家之意”,基本是上相同的,無有先後高下之分。

所以秋某以為,“當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秋某所說的改革,就不至於把天下人嚇得暈頭轉向驚的目瞪口呆,“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基本上,秋臨江的這一套開場白,已經算是非常溫和平穩了,在眼下世家與寒門共分天下的情況下,要提出改革,必然會遭到強烈反對,秋臨江早已有所預料,他也並不想“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如果事與願違,那就實在不是他秋臨江的過錯,而是那些腐儒們太不成器,立而不堅,堅而不挺,挺而不久。

秋臨江繼續說:以現在的國內形勢來看,老大你雖然想搞改革,“合於先王之意”,卻一定不會取得什麼成績。老大你品行不錯,“有恭儉之德,有聰明睿智之才,有仁民愛物之意”,再加上一番努力,本應是心想事成,所向無敵的,為什麼我還要說“其勢必不能”呢?因為現在天下人才不足。

秋某曾經冷眼旁觀,遍察當今“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於此時者也”。既然高層缺乏人才,那麼就有可能在社會底層潛伏著大量不為人知的人才,但秋某“求之於閭巷草野之間”,也沒發現多少人才。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教育體制出現了問題,讀書出來的都是一些文憑高能力低的廢才。

秋某以為,“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我在本職工作中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在一省之內,“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緩急”,而能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以圓滿完成自己的職責的官員,少之又少。而那些笨蛋,“苟簡貪鄙之人”,“至不可勝數”。而能把先王的立法精神和當今的現實結合起來進行改革的人,“蓋闔郡之間,往往而絕也”。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每一令下,其意雖善”,當官的卻並不能認真推行以使老百姓得到一點實惠,有些官吏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把好事變成壞事,“緣之為奸,以擾百姓”。

所以,秋某以謂,“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閭巷之間亦未見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則陛下雖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