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宰相崔弘宰的親自提拔。年長後,因其鬍鬚茂密,又得了個“美髯公”的綽號。不曾想到,年輕氣盛的金敦中對武人出身的鄭仲夫頗不以為然,竟然當眾用燭火去燒鄭仲夫的美髯。鄭仲夫也顧不上場合了,大怒之下動手打了金敦中。金敦中不過是個文弱書生,哪經得起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人來打,馬上就重傷倒地。後來金富軾派人抓住了鄭仲夫,將他關入打牢拷打。仁宗為免雙方矛盾惡化,便出面釋放了鄭仲夫。不過,仁宗的調停已經無法澆息鄭仲夫心中的怒火,今後的武臣政變,可以說就是鄭仲夫對金敦中的復仇。
仁宗死後,其長子毅宗王晛即位。毅宗是個好逸惡勞沉溺酒色的國君。他把權力幾乎完全下放給當初被仁宗和金富軾提拔上來的文官。尤其是金敦中更是接替了其父的位置掌握了實權。武臣被進一步排擠。同時,在毅宗時代,文臣竟然可以公開羞辱歧視排擠武臣,加劇了文武官員矛盾的惡化。
後來,毅宗在遊歷奉恩寺的時候,金敦中的馬匹不慎踩踏了地上的弓箭,將一支箭彈到了龍輦的旁邊。毅宗不知是金敦中的馬匹所為,誤認為是有人行刺。金敦中為了洗脫嫌疑,便誣賴毅宗的二弟大寧侯王暻的家奴。毅宗聽信讒言,認為是大寧侯陰謀篡位,便將他流放,將其家奴盡皆斬首。此事件雖然沒有直接涉及武臣,但因大寧侯向來是支援武臣反對文臣的,所以他的流放也引起了武臣的不滿和憤慨。
一次次的衝突令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到了無法調和並且一觸即發的態勢。震驚中外的大政變即將來臨。
自大寧侯被流放後,武臣們便開始策劃政變。李義方、鄭仲夫、李高,這三位對文臣懷有極度怨恨的武臣聚集在了一起,陰謀伺機向文臣發動反撲。毅宗經常和文武官員巡遊各地,這給了武臣很好的機會。
毅宗的母親恭睿太后,是極度崇信佛教的人。恭睿太后由於年老體衰,不堪勞頓,便要毅宗代替她尋訪各地寺廟,行善積德。不過,毅宗總是藉著尋訪寺廟的機會,網羅各地美女,甚至在寺廟內大擺酒宴,和眾美女飲酒作樂。而朝中絕大多數文官此時多已貪汙腐化。除了文克謙等極少數文官之外,其他文官都對毅宗溜鬚拍馬。毅宗每次出訪,都要帶上這些腐敗官員。而出訪的保衛工作,則交給了武臣。萬昌十年,一些官員稱預示毅宗萬歲的“老人星”出現於南方夜空,毅宗出巡觀看老人星,於舊曆八月來到了普賢院。
隱忍數十年的憤怒終於在普賢院爆發了。承擔保衛毅宗工作的,主要是李紹膺和鄭仲夫兩位老將。這次巡遊路上,毅宗的車馬隊伍翻山越嶺,奔波了全國數家寺廟。兩位老將軍勞心勞力,不但得不到毅宗的嘉許,而且還要受到文臣的嘲弄。在普賢院,毅宗突發奇想,要隨行武將表演“手搏戲”(跆拳道的前身)。李紹膺年事已高,加上路途中身體勞累,同行將領不忍與之比武。這個時候,文臣韓賴跑了出來。這個韓賴不過是個記錄毅宗日常生活的起居注而已,一個小官。但他由於一直在毅宗身邊,阿諛奉承的本事非常厲害,深得毅宗喜愛,是個寵臣。李紹膺雖然過去是個勇冠三軍的大將,但現在只能算個病悠悠的老朽。韓賴狠狠打了李紹膺一個耳光,極大地羞辱了這位老將。鄭仲夫見狀大怒,上前厲聲斥責韓賴。毅宗抓住了鄭仲夫的手,安慰了一番,並要他好自為之。顯然,這些文臣很可能在毅宗回京之後就要除掉鄭仲夫等武臣了。然而,鄭仲夫早已經做出了在普賢院發動政變的計劃。
就在李紹膺被侮辱的第二天凌晨,武臣鄭仲夫、李義方、李高在普賢院五門宣佈起兵,號召將士們團結起來打倒腐敗的文臣。隨後,李義方和李高率領軍隊包圍了普賢院,首先殺了李復基、林宗植兩個文臣。金敦中事先得到訊息,已經逃回開京。韓賴則躲到了毅宗的龍床底下。鄭仲夫率軍殺入普賢院內的毅宗寢室,不顧毅宗還坐在床上,就把韓賴從床下揪了出來,當著毅宗的面將他殺害。隨後,李義方、鄭仲夫、李高等人以毅宗的名義,開始在普賢院裡大開殺戒,隨行人員只要是文官或是與文官親近的將士,就難逃一死。國君毅宗則被軟禁。
一番殺戮之後,武臣們仍然覺得不過癮。這個時候,才剛剛有人提醒李義方,金敦中已經逃跑了。李義方擔心金敦中跑回京城搬救兵,就馬上與鄭仲夫和李高挾持著毅宗率軍趕赴開京。武臣的軍隊總算先於金敦中回到京城,大軍一入城就以毅宗的名義大肆殺戮朝廷官員,甚至連這些官員的家屬親朋也不能倖免。原本守衛京城的武臣也早已不堪文臣的羞辱,非但沒有阻止李義方等人,反而加入到他們的屠殺行動中去。李義方的部將陳俊認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