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今天算是做足了戲份,全然按照雲錚等人的佈置來進行。
雲錚向來是個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人,曲姐兒既然這麼聽話識趣,雲錚倒也不打算虧待她,便叫她準備了筆墨紙硯,說好送她一副對聯,準她拓下掛在門口。
他的上聯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
下聯是:世間多痴男痴女,痴心痴夢,況復多痴情痴意,是幾輩痴人。
這個對聯,雲錚寫來就覺得好笑,當初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設定妓院,稱大院,朱元璋親自為大院題寫對聯,作嫖娼的動員報告,寫下的就是這幅對聯。
皇帝勸嫖倒也新鮮,只不過皇帝勸嫖的物件是“商賈之士”這樣的大款,美其名曰為國家增加稅收。只不過皇帝的好意,商人並不領情,反倒是引得一幫官員文人趨之若鶩,以致每天下朝之後,文武百官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樓報到,形成一片百官爭嫖的“壯觀”景象。如此一來,官員每天的公務變成了談嫖論經,哪還有心思放在政事上?一向勤政的朱元璋自然非常不滿,為此下達了嚴厲的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減一等,若官員子孫宿娼者罪亦如之。”這樣的法令不可謂不嚴,但依然擋不住百官向青樓前赴後繼的勇氣,朱皇帝無奈之下,國家稅收也不要了,下令撤銷國營妓院,希望就此將官員“士子”嫖妓的惡習壓制下去。然而結果卻令朱皇帝大失所望,國營妓院停辦,私營妓院卻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秦淮風月一時呈欣欣向榮之勢。
其實不論後世明朝清朝,還是眼下雲錚所處的大魏朝,士子們和青樓都有不解之緣。而“士子”們捧場的原因大致有三:首先,青樓為士子緊張的考試生活提供了一個舒緩的空間。為防止作弊,科舉考試製定了嚴格的選拔機制,有些部分甚至有人身侮辱的味道。科舉制度發展到了頂峰時,為防止作弊,考生們皆身披羊皮做的袍子,滿眼望去白花花一片。科場檢查十分嚴格,有著嚴格的搜身。進考場前,兩列兵丁夾道搜查,頭髮都要打散查,衣服夾層都要摸過;盛食物和筆墨文具的是考場統一發放的竹籃,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無法夾帶入場;如果一旦發現夾帶,夾帶人將遭受毒打,捆綁在考場前石柱上示眾一月之久,並終身不得參考。進入考場之後,考場即封號柵,須等三天考完之後方才開啟。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動彈,一切吃喝拉撒,都在兩平方米左右的號房內解決。一旦天熱之際,號房內屎尿泗流,臭氣熏天,在這樣的環境下答題做卷,沒有驚人的毅力,是很難完成的。因而考場三天,對士子們來說不啻於蹲三天地獄,因而放榜之日,他們如釋重負,如獲重生,到青樓瀟灑便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其次,尋找愛情與知音是他們涉足青樓的另外一個原因。既然是讀書人,對精神的需求便比一般的百姓高些,因而他們到青樓中來,主要是抱著尋求愛情與知音的目的,肉體之歡倒在其次。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的“士子”,出門在外,少則半年,多則數年,須忍受青燈墨卷與孤獨寂寞,故而特別希望遭逢“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豔遇,而現實又不是蒲松齡筆下的《聊齋志異》,有狐女與仙女以身相許,他們的理想只有在青樓實現。此外,由於遠離家庭,又沒有家族的“監督”,不用擔心給列祖列宗蒙羞,所以出門在外的“士子”不用承擔太多的道德負擔,這與後世社會出差在外的人容易泡“三溫暖”是同樣的道理。
還有青樓還為“士子”間的交朋結友切磋詩文提供了絕佳的“宴遊之所”。“士子”應試之餘,詩文酬酢,交朋結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高中者可以多結交幾個患難之交、詩文知己,落榜者也可以憑藉高中者的關係撈個差事做做,二者皆有所得,又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士子”間貧富有別,有錢的公子可以攜家財萬貫,找高階的小姐作陪,住豪華套房,無錢的只有逛逛眼科,住招待所與地下室,但絲毫不會隔斷他們成為朋友的願望,這與《海上花列傳》中達官貴人與店夥西崽一起吃花酒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對“士子”來說,學問文章往往是衡量他們高低的主要標誌。一個腰纏萬貫的公子,如果胸無點墨,也會成為青樓小姐嘲弄的物件;而一個學富五車的窮書生,一樣可以憑他高雅的談吐贏得佳人的芳心。因而在秦淮青樓裡,窮富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富家公子因為想學幾句唬弄情人的詩句,反倒會有意與吟詞詠詩的書生結交,或許是為了沾幾分文氣吧!
雲錚雲探花詩、聯、文三絕,早已是天下皆知之事。有他的墨寶壓陣,妙玉坊的檔次那是鐵定了又要更上一層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