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供守衛四邊。
遼代契丹及奚人等被編作部族,其目的在於使契丹、奚人繼續保持舊的遊收生活方式,同時組織成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對付四鄰勁敵。人稱遼國四鄰,“強國以百數,居四戰之區,虎踞其間,莫敢接櫻,制之有術故爾”。
部族又分三種:
第一種是部落,包括太祖二十部和聖宗三十四部。也就是相對於宮帳而言的狹義的部族,為了避免引起歧義,姑且改稱部落。在契丹建國後,部落是作為中央集權下的國家行政組織而存在的,部落首長節度使是由國家任命的官員。
第二種是宮帳,包括諸斡魯朵(十二宮一府)、遙輦九帳、橫帳三父房、國舅五房。宮帳與部落的本質區別在於它是由世襲首長統領的氏族組織,這些氏族首長的身份是頭下世襲領主。如上所述,宮帳和部族(即部落)在遼國截然有別,絕不混同,因此《遼史·營衛志》“族而不部”的說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第三種是部族,包括五院部、六院部及奚王府等。這裡所說的“部族”被賦予了特殊的涵義,乃是指那些雖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帳族的部族組織。
以上兩種部隊是遼軍的主力,通常作戰的時候,其中騎兵就被稱之為“狼騎”。
此外還有京州軍和屬國軍。京州軍,亦稱三州鄉軍,徵集五京道各州縣的漢族﹑渤海族等的壯丁組成。屬國軍,由臣屬國壯丁組成。後兩種部隊為輔助兵力。
本來原先歷史中的遼國京州軍是“五州鄉軍”,但因為中原王朝沒有丟失燕京和大同,所以遼國少了南邊兩京,只剩三京了。原本五京民丁在錄的鄉兵為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名。而在現在這個遼國,卻只有七十多萬。這也是這個世界中的遼國不如原先那個世界“生猛”的原因之一。
按照當前的形勢來說,遼國人口約900…1000萬,軍隊總數經過戰爭損失和重新擴編,現在有約80萬。但因為遼國國土甚廣,西邊也需要壓制西夏、蒙古以及接近中亞那邊的遊牧民族,是以在東部領土能夠動用的兵力也就是五十萬出頭。
而現在遼國最大的麻煩在於光和女真人對峙、拉鋸的,就有接近四十萬大軍,面對雲家的廣闊南部邊境,居然只有戰鬥力最差的十來萬人……其中還有不少漢人。
現在這批人在雲家軍摧枯拉朽勢如破竹的攻勢之下已經基本算是全滅了,中京倒是還有一些部隊正在堅守,可大家都清楚,那點人絕對擋不住雲家軍。
不錯,雲家軍是以擅於防守著稱,可正因為他們善於防守,也就更清楚防守戰的弱點,而與此同時遼軍卻恰恰不精於防守,兩相比較之下,勝負不打就已經很明顯了。
還有一個麻煩則是關於雲家軍新式武器的,尤其是火炮和連弩這兩樣,連弩是早在鷹揚衛橫掃高麗的時候,蕭天佐就已經開始注意了的。而炮,說實話蕭天佐實在有些不相信,那些小孩玩具一樣的東西也能打仗?但前線的戰局卻讓他不得不信,火炮的威力恐怕真的不弱。
他悲哀的發現,曾幾何時,強盛無匹的遼國竟然已經落到這般田地,不僅兵力捉襟見肘,更麻煩的是,只要雲家現在忽然中斷對遼國的援助,前線的四十萬大軍立即就要斷糧,頂多一個月,只怕就得發生武裝暴動……大遼,真的扛不住了。
恍恍惚惚進了皇宮,也不知怎麼,就已經到了蕭太后之處。
“二弟此來何事?”蕭太后在上頭問道。
蕭天佐這才回過神來,躬身一禮道:“太后,臣斗膽,想見瓊花郡主一面。”
蕭太后面色並不不豫,反而長嘆一聲:“我猜你也要來了……去吧,此時此刻,怕也只有芷瓊或許還能救我大遼一次了。”
蕭天佐默然無言,躬身一禮,便出來了,兩姐弟都沒有說一句廢話。
蕭芷瓊雖被軟禁,但蕭太后畢竟心裡是喜歡她的,所以居住的環境倒是不錯。院子雖然不大,風景卻是頗好。
“誰移琪樹下仙鄉,二月輕冰八月霜。若使壽陽公主在,自當羞見落梅妝。”
蕭芷瓊坐在走道的條椅上,輕聲默唸道。這首詩是雲錚第一次見她的時候贈與她的,她一直記得。
她手中還有一張紙箋,上面寫著“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一首,卻是將她形容成與北山無雪“傲梅”正好相反的“笑梅”的。
至於她心裡念想最多的,卻是那首調笑她的俚語小詞:“自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