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2 / 4)

小說:極品少帥 作者:低訴

王採納費無忌的建議,派太子建去鎮守城父,名義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內。次年費無忌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動叛亂。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伍奢規勸平王不要親小臣而疏骨肉,平王執迷不悟,把伍奢關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死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

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奮揚才趕到城父。奮揚讓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平王問奮揚:那個命令,出自寡人嘴裡,進到你的耳裡,是誰洩漏給太子建的?奮揚坦然地說:是臣。大王曾經囑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樣服侍太子,臣雖不才,不敢三心二意。臣按大王先前的囑咐執行,不忍心按大王后來的命令執行。臣把太子放跑,現在後悔莫及了。

平王問:那麼,你怎麼還敢來見寡人呢?奮揚說:臣沒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來,就是再次違命了,臣不敢。平王無奈,對奮揚說:回城父去,還像以前那樣做的官吧!

太子建被迫逃亡宋國,而伍奢則被迫害而死,不過他的兒子伍子胥逃走,投往吳國,助吳王闔閭篡國,後來與孫武起兵伐楚,攻陷郢都,將楚平王掘墓鞭屍。後得申包胥借秦兵入援,方得復國。

當然,這費無忌後來下場也不好,他與鄢將師妒忌左尹郤宛擊敗吳國,於是殺其全家,伯、郤宛之子伯嚭奔吳國。國人由此怨恨令尹(相當於宰相)囊瓦,囊瓦此時大權在握,便乾脆殺了費無忌並滅其族。

蕭天佐熟讀史書,自然明白雲錚這話的意思,眉頭一揚,剛要反駁,雲錚已然看著他的眼睛,繼續道:“蕭大王可是想說,你那皇帝外甥,絕非楚平王之流?”

蕭天佐面色平靜,向北拱手一禮,道:“吾皇陛下天縱之姿,英明神武,蓋世無雙,豈是楚平王這等庸碌之輩可比?”

雲錚笑起來,搖頭道:“楚平王此人,庸碌倒也算不上的。只是君王身邊小人太多,終歸是要壞事的,嬴政身邊若無趙高,強秦是不是還會二世而亡,只怕也不好說吧?眼下大遼原本便風雨飄……咳,原本就有不少麻煩,皇帝卻仍然一心只想著如何從太后手裡拿回權柄,蕭大王你該不會覺得此乃幸事吧?”

蕭天佐委實沒有料到雲錚會跟他說這個,一時有些摸不清雲錚的意思,猶疑了一下,道:“此乃我大遼之事,雲少帥不過道聽途說而已,如此言之鑿鑿,未免讓人恥笑——本王身為北院大王,就全然不知吾皇陛下有什麼要從太后手裡拿回權柄的意思。太后乃是吾皇陛下生母,吾皇年歲尚小,由太后代掌國政,此乃是我大遼祖制,全無不妥,雲少帥何故以此挑唆,徒惹人笑?”

雲錚引蕭天佐進了中堂,卻讓一眾將領和蕭天佐帶來的僚屬都在外面相候。兩人分賓主坐好,雲錚才道:“主少,則國疑,蕭太后雖然將這‘國疑’的十來年撐過去了,可是貴國皇帝陛下如今年紀漸長,對權力的慾望也漸長,然則……恐怕不論是蕭太后,還是蕭大王你,對貴國皇帝的執政能力都不甚看好吧?這時就必然有一個矛盾,一面是按照祖制應該要權了,另一面則是大權在握卻不願或者不敢放手……如此一來,二者必有一爭,若非明爭,必是暗奪。”

蕭天佐見雲錚對於今天的正事提都不提,卻專拿皇帝和太后之間的齟齬說事,心裡便暗自有些警惕,面色平靜地道“雲少帥多慮了,吾皇與太后親密無間,從未有少帥所說這般事情發生。”

雲錚好像沒有聽見蕭天佐所說的話一般,繼續說了下去:“這明爭暗奪,也是一場盛事。想當初耶律皇家之契丹精兵近二十萬,而蕭家後族不過十萬出頭,這實力之差決定了耶律為皇,蕭氏為後,至於漢軍和其餘諸部族之兵雖也有三四十萬之多,然則戰力和組織能力都差得太遠,不足為懼,大遼也由此進入盛世……不過,自從十幾年前大遼南征被我父帥大敗之後,遼國局勢就已然開始發生變化。首先是遼軍原先的主力,耶律皇家的兵力開始減少,而相應的,後族蕭氏的兵力卻幾乎沒有損失,雙方之間的兵力差別變得極小。你們的‘先帝’殯天之後,蕭太后執掌大權,代兒攝政。在這十年之中,耶律氏與蕭氏不僅在政治上爭權奪利,而且在軍權上互不相讓,各自拉攏了一批部族軍和漢軍……蕭氏長於掌握著政權,耶律氏則擁有‘大義’之名。這兩方較量起來,哪裡還顧得上其他?這也正是去年區區一場大雪就讓偌大一個遼國不得不靠南下打草谷來維持的原因。”

這時候蕭天佐的臉色已經很陰沉了,他並非生氣,而是滿腹震驚,雲錚竟然對他們遼國的情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