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是在岔道上。
雲錚心裡不禁奇怪,這便是蘇州知府一行吧,怎麼這麼急匆匆的,莫非才剛得到訊息?這倒是有些古怪了。
卷二 坐看長空飄亂雪 第145章 江南危矣(二)
待看見這位朱大人云錚才想起來,此人的來歷他前段時間為了搞清楚朝廷局勢而特別查閱資料的時候看到過。雲錚查閱的卻是經過北閣蒐集和老媽寧婉婷親自編撰的雲家秘檔,其中有許多隱秘,所以對此人的大名,雲錚倒也算是“如雷貫耳”。
此人名叫朱勉,字勵之,祖籍蘇州,不過他的父親朱崇早年曾變賣祖業遷居洛陽,所以他雖出生於蘇州,卻是在洛陽長大。朱勉的父親朱崇為人狡猾機詐。他家原來非常卑賤窮困,受僱於人。但他性格卻強悍兇狠,曾因犯罪而受過鞭背之刑。有一次到鄰近縣邑乞討借貸,居然碰上了高人,得到一筆錢和藥書而歸,擺設店鋪賣起藥來,病人服藥後立即見效。由於所賣之藥效果靈驗,買者輻輳,再加上善於經營,後來居然發了大財。作為一個商人,朱崇既懂得怎樣做生意,又知道怎樣在社會上投機取巧,改變自己的形象。於是,他一方面整修園囿,請客送禮,交結權要,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一方面又擺出輕財好施的姿態,賙濟窮人,收買人心。因此,朱崇在當地竟小有名氣。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朱崇巴結上了當時的右相顧登,從此便帶著自己的几子交上了官運當初,顧恆的老爹顧登晚年多病畏寒,移居錢塘,途經蘇州,想為佛寺建造閣樓,需要許多集資,和尚說如果一定要使這件事成功,非找朱崇不可。老顧相便把此事託付給蘇州知府,知府喊朱崇面見顧老相爺,顧老相爺對他講了事情的原由,朱崇表示願意獨自擔當建閣的費用。幾天後,朱崇請顧老相爺到寺中視察閣址,顧老相爺剛到,就看見幾千根巨木已經堆放在庭下,老相爺非常吃驚,暗中對朱崇的辦事能力十分器重。第二年,顧老相爺身體略有好轉,皇帝下旨將其召還洛陽,老相爺此次便帶上朱崇的兒子朱勉一起回京,並且囑咐時任兵部侍郎的兒子顧恆將朱家父子的名字都塞入軍籍,並授以官職。此後朱家父子因巴結有方,被顧恆連續提拔,甚至親自收朱勉為弟子,並向當時新登基的萬昌皇帝請賜朱崇為輔國中尉(低階爵位,換算成“王公侯伯子男”的話,這個類似子爵。),因為如此,朱家父子才得以改名單字。因為兩任顧相的推薦,朱崇的兒子朱勉因為“年少有為”,得以面見新帝萬昌。
萬昌天子權謀手段和帝王心術不差,但作為少年天子,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極重文采風流,喜歡收集書畫花石。年前他見著雲錚出口成聯就忍不住親自對上幾個對子就是注重文采的表現之一,而說到收集花石這個愛好,就不能不提這朱崇的兒子朱勉大人。
朱勉去見皇帝,他知道什麼別的金銀珠寶皇帝肯定看不上眼,於是只帶了一個石頭盆景,這石頭自然是天生的,完全沒有經過人工雕琢,乃是他從家鄉蘇州尋來的奇石,集“瘦、透、漏、皺”等稀罕於一身。此物一經獻上,讓原本對朱勉沒什麼好感的萬昌皇帝立即將他引為知己。朱勉趁機進言說此物江南甚多,並且鼓動皇帝建一個皇家園林,夏時消熱(!)避暑,冬時吟梅賞雪。皇帝立即批准,並於當年設立了江南應奉局,派遣朱勉為都監負責“應奉”事務。事實上應奉局成立之前,在蘇杭等地便有幾千工匠專門製作象牙、牛角、金銀、竹藤的雕刻或織繡品,供皇帝、皇室玩賞。萬昌做了十幾年太子,早膩了這些,所以愛好上面換了口味,特別喜歡奇石,朱勉的出現和應奉局的成立終於滿足了他的愛好。
朱勉打著供奉御前的旗號堂而皇之地掠奪民財,搜巖剔藪,無所不至。他在手下養了一批差官,專門管這件事。聽說哪個老百姓家有塊石塊或者花木比較精巧別緻,差官就帶了兵士闖進那家,用黃封條一貼,算是進貢皇帝的東西,要百姓認真保管。如果有半點損壞,就要被派個“大不敬”的罪名,輕的罰款,重的抓進監牢。有的人家被徵的花木高大,搬運起來不方便,兵士們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牆壁毀了。這些差官、兵士乘機敲詐勒索,被徵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鬧得傾家蕩產,有的人家賣兒賣女,到處逃難。浙江紹興有戶人家,就因朱勉欲搬走其家的幾塊石頭而遭拆房之禍。江蘇無錫某處有柏數株,生長在墳墓之旁,朱勉下令掘出,欲盡其根,掘到棺槨還不罷休。一些地方還將貢獻花石的負擔均攤到當地百姓頭上,以致預此役者,有的破家蕩產,有的鬻妻賣子以供其需。當地百姓稍有點東西與眾不同,便認為是不祥之物,惟恐去之不速,引火燒身,搞得江浙一帶畏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