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今歲親郊(皇帝郊祀),京官不賜金帛”。對此,右相顧恆表示同意,認為救災節用,應從貴官近臣開始,可聽京官分別辭賜。
但秋臨江當時便表示了不屑,道:“國用不足,非當今之急務”。
顧恆雖然不願在他風頭最勁的時候與他爭勝,但身為右相,竟然被秋臨江這個新起的閣老當面頂撞,心中自然羞惱,便問:“國用不足,如何不是真急務?秋大人這話倒是奇怪了。”
秋臨江並不驚慌,不緊不慢地道:“國用所以不足,是由於沒有善於理財的人。”
顧恆對此不屑一顧:“秋大人所謂善理財的人,不過是聚斂以盡民財罷了,而民窮則為‘盜’(起義),如此豈是好事?”
秋臨江搖了搖頭,道:“這卻不然。有善理財者,可使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顧恆聽了,覺得有些好笑,挑了挑眉:“天下哪裡有這個道理?天地所生的錢財萬物,不在民,就在官。設法從百姓處巧取豪奪,比增加捐稅還壞。這實際上就是當年桑弘羊之流矇騙漢武帝的那套說辭。”
兩個人爭來爭去,可謂精彩,不過真正明白朝廷景況的人卻都一聲不吭。為什麼?因為這些都不是關鍵,要說關鍵,還得從朝廷“國用不足”的原因說起。
大魏朝富裕不富裕,有沒有錢?答案肯定是富裕的,錢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