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官府也要擔心自己沒公正審理的案子被捅到少帥那裡而被少帥嚴懲啊,哈哈,少帥,此舉當真大快人心,當浮一大白!”
眾人一聽,聰明人頓時明白此刻該說什麼了,也不管心裡究竟是怎樣想的,趕忙表態:“少帥英明!”“少帥此計甚妙!”“如此北疆百姓大幸也!”……
雲錚瞥了雲逸一眼,雲逸左眼一眨,兩人默契地笑了起來。
卷四 海雨天風獨往來 第15章 明月幾時有
八月十五,中秋。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前朝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魏時,便開始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魏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魏人的傷感。但對魏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有魏一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作為北疆首府,燕京自然也不例外。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大魏傳統,皇帝要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此乃禮制。而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作為北疆世子,雲錚在父帥雲嵐不在燕京的時候,自然少不得要主持官方的祭月活動,一長輪禮儀擺弄完成之後,他才鬆了口氣,笑著回到帥府內,享受這中華民族的佳節。
帥府的活動,除了吃月餅吃外,最有意思的莫過於看花燈。中秋的花燈並非如元宵節那般盛大,通常不會在外頭搞出多大的場面,而是大戶人家自己在家中展開,通常侷限在家人或者親朋好友之間。
雲錚笑呵呵地看著一片燈海似的帥府,他最近忙得團團轉,所謂的兩腳不著地恐怕也就是這樣了,能名正言順地放鬆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減負”。
“哥!”雲鈺兒忽然從一棵樹後面轉了出來,一隻手拿著一隻花燈,一隻手拉著雲錚道:“快幫我看看這個燈謎!”
雲錚轉頭看去,這小丫頭今天打扮得不錯,已經頗有些女人樣了,只是她平日所見的優秀女子頗為有限,總體以林玉妍為最,所以這丫頭的打扮似乎也有意無意地與林玉妍有些類似,讓雲錚頗為好笑。
“什麼燈謎,讓哥看看。”雲錚笑吟吟地接過雲鈺兒手裡的花燈一看,念道:“瞞了皇上兩個月。打一二字詞。”
“是什麼?”雲鈺兒眨巴著眼睛。
雲錚笑道:“這還不容易麼?不就是……”
“夫君不可替小鈺兒作弊……”林玉妍的聲音傳來。雲錚轉頭一看,林玉妍和小荷、燕兒、馨兒一起從假山後轉了過來,林玉妍一出來,雲鈺兒就嘟起嘴:“算了算了,哥哥有了嫂嫂,就不幫妹妹了。”
雲錚哈哈一笑:“這是你們互相出題猜花燈呢,還是拿著人家出的燈謎對賽著猜?”
雲鈺兒道:“自然是互相出迷了猜了,你妹妹我一個人跟四位嫂嫂比呢,哎,早知道四位嫂嫂都這麼厲害,我才不出這個醜呢……哥,你看嫂嫂她們有四個人,我才一個人,你難道還要幫嫂嫂們而不幫我嗎?”
雲錚哈哈一笑,朝林玉妍四人一眨眼,卻對雲鈺兒道:“這麼說來,按照公平原則,我倒是應該幫你這小丫頭一把。”
雲鈺兒大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