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小說:好萊塢情人 作者:著涼

或許是同在國外,比較弱勢的中國人自然要抱團取暖吧,所以張一謀的態度放得很開。

坐上車,張一謀豪爽地請客,讓張東城和阿達曼飽餐了一頓法國大餐,然後來到他所下榻的賓館。

在張一謀的眼中,張東城是個不卑不亢,很有想法的年輕導演,他並沒有因為自己華人導演領軍人物的身份而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而是侃侃而談,對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與理解。

“你覺得,現階段的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回到賓館,張一謀便丟擲一個問題,張東城的想法畢竟是在英國喝著洋墨水的導演系學生,一些獨特的看法讓自己也有觸動,甚至可以說是茅塞頓開,不禁興趣大增,抓緊時間與張東城聊天。

“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最大的區別不在電影本身,而在於電影之外。拍電影的和賣電影的就像種蘿蔔和賣蘿蔔的,賣蘿蔔比種蘿蔔還重要,不會賣,蘿蔔就爛在家裡了,所有心血全白費了,會賣吧,蘿蔔種得不好也能賣出去。在中國,賣蘿蔔的水平、方法和觀念一直很弱。我們必須會製造熱點,提起觀眾興趣,刺激觀眾心理,必須要讓觀眾對電影有興趣。如果人家心理上對你不感興趣了,那就死定了。比如參加電影節獲得好評,便是一種賣蘿蔔的手法而已。美國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稱霸全球,大家只注意到他們一部電影的拍攝成本是上千上億美元,卻沒有注意他們的宣傳費用,甚至超過電影製做本身!”張東城想了想,便用最通俗易懂的比喻方法,讓張一謀明白。

“呃,種蘿蔔和賣蘿蔔?這比喻還真有意思。不過,我覺得你說的對!”張一謀聽了之後先是一愣,然後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什麼電影表現力,內涵穿透力,那些都是虛的。最大的差別可不就在這了!”

張一謀抓耳撓腮,顯然被張東城的話撓到癢處,從口袋裡掏出盒煙,扔了一根給他,然後自己叼上一根。

張東城的話真的沒錯,自己可不就是嚐到了《紅高梁》的甜頭,當年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之後,《紅高梁》在中國引爆觀影狂潮,原本以藝術為唯一標準的張一謀卻莫名其妙開始暴富。

他一直以為是電影節給自己帶來的好運氣,直到現在才瞭解,原來這只是賣蘿蔔的一種手段而已。

一位中國電影界的風雲人物,一位毫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在這樣的時間相遇,而風雲人物向小人物耐心請教,讓房間裡的其它人感覺怪怪的。

這是不是反過來了?

“或許我現在和你談商業電影有些過早,但我想幾年之後,不光是您,所有的中國導演都會將市場、票房、體制、電影產業鏈之類的放在嘴邊。因為,做為一個導演,如果拍了一部曠世鉅作,卻讓製作公司破產倒閉,我認為這樣的導演,也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導演。真正的導演,應該商業與藝術兼顧並存,這才是最完美的路。”

“哈哈,如果我早十年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認為是大逆不道!”張一謀哈哈大笑。

張東城也跟著笑了起來,而張一謀接到一個電話,一陣通話後,原本就喜氣洋洋的他更是興奮異常。

“東城,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戛納電影節組委會已經瞭解到事情的真相,當場開除了那什麼種族主義的工作人員,組委會正式向你道歉,另外,特別准許你參加這次電影節!”張一謀大聲地說道,臉上滿是笑意。

“什麼,張哥,你說的是真的?”張東城滿臉不可思議,霍然站了起來。

這一大一小相見恨晚,什麼稱呼之類的早已改了過來。

“張一謀先生為了你的事情,為了幫你討回公道,甚至不惜向戛納電影節組委會抗議,如果你沒有受到公正的對待,馬上聯合其它國家的導演,退出戛納電影節!所以,這件事才如此簡單地完成了。”在一旁靜靜傾聽兩個人的對話,時不時奮筆疾書的宋文,此時好心地提醒張東城。

“謝謝,張哥,宋哥,真是太謝謝你們了!”張東城的心雀躍不已,自己在經歷了這一場風波之後,終於可以參加本次電影節,自己的電影,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出現在所有觀眾面前了!

HOHO,混水摸魚,真的摸到一條大魚!

每年的戛納電影節,普通影迷很容易在戛納電影節的官網上找到新聞釋出材料,裡面有著競賽單元、一種關注單元的評委以及提名名單,內容詳細,看上去一清二楚。但是要找到導演雙週單元以及國際影評人單元等平行單元的相關資訊,戛納官網似乎並沒有提供這個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