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對於治療感冒發燒,風邪入侵等病症效果顯著。
據說九金丸裡面有九種珍稀藥材,每一種都千金難求,因此才有九金丸之稱。別看這個感冒發燒,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傳開來,青黴素之類的消炎藥沒有傳進來的時候,感冒發燒在中醫來說絕對不算是小病。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件事,中醫對於治療疑難雜症絕對療效顯著,但是對於一些比較猛烈的病毒還是有些吃力的,比如炎症和一些難纏的流感,一個不好就是一場不小的瘟疫。
說到這裡,有人或許還不能明白九金堂的勢力,那麼就說京都白仁堂,白家大院,說起這個,基本上大多數人都會想起一個有名的電視劇《大宅門》。
這樣兩大醫館,最後自然是在戰亂中沒落了,京都白仁堂在日本攻佔京都之後就一路走低,最後在大浩劫中徹底被淹沒,亦或者改頭換面,再也不復當年鼎盛。
九金堂也一樣,當年日軍攻佔中江,九金堂就被日本人站了,九金丸的藥方更是被日本人搶走,大多數方劑和秘方也都淪落到了日本,為日本的汗藥製劑做了貢獻。
九金堂沒落之後數十年,當年九金堂的一些老人心有不甘,出錢出力,打算重開九金堂,怎奈傳承早就丟失不說,改革開放之後西醫發展,九金堂開了沒多久,賺不到錢不說,還陪得一塌糊塗,反手被賣了,也就是現在的中元研究院。
其實說被賣了也有些不合適,應該說主要的不分被其中的一家買走了,也就是祝家。祝三學的爺爺當年也跟著闞澤林學過醫,當時九金堂被日本人霸佔,九金堂的幾大弟子自然也藉機霸佔了不少秘方和典籍。
怎奈日本戰敗之後,內戰又起,之後的新中國一貧如洗,大多數貧民都為了溫飽掙扎,還有誰會惦記著去學醫,去重建九金堂,之後又是一場十年的大浩劫,這麼折騰下來,即便是當年瓜分九金堂的幾大弟子有的也都斷了香火,有的早就不知道把當初瓜分來的秘方和典籍扔到那個旮旯角去了,唯獨祝家藏了一些。
再加上祝三學的小叔當時參加了紅軍,建國之後,祝家的日子倒是能好一點,醫術沒有落下,治病救人的手段暫且不提,九金堂的醫藥水平絕對繼承了七七八八。
九金堂被祝家改成中元研究院之後,主要也就是做一些中醫藥的研究,偶爾研製出一些中醫藥配方,算是靠著賣專利賺錢。
這樣的私人研究院怎麼說呢,盈利算不上,屬於那種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興致,研究院沒有成果,自然是吃老本,賠本的買賣,一旦有個研究,就能賺上一筆,雲衝之之所以會給王旭說起這個中元研究院,也正是因為中元研究院這個性質。
王旭當初要開製藥廠,缺乏的就是中元研究院這樣的研究機構,雲衝之給了王旭幾個選擇,一個是姚家制藥廠,一個是中元研究院。
中元研究院雖然是私人機構,不過祝家也算有點本事託關係掛在了江州軍醫大的附屬醫院旗下,好歹撤了一張虎皮,王旭和軍方沒什麼關係,聽雲衝之說想搞定這個中元研究院也不容易,再加上他自己認識姚倩,自然選擇了姚家,這麼長時間,他都幾乎快把這個中元研究院給忘了。
王旭之所以再一次對這個中元研究所有了印象,還是前幾天和雲衝之通電話的時候雲衝之在一起提起來的。
這一次旭日製藥廠準備上市的幾種新藥,止消丸遇到了一點問題,王旭琢磨了這麼幾天依然毫無頭緒,雲衝之問過一次情況,得知王旭也沒辦法,提醒了王旭一下,說中元研究院對丸藥方面有些研究,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要是王旭有門路,可以去試一試。
有了雲衝之的提示,王旭也瞭解了一下這個中元研究所,知道這個中元研究所這幾年也不是很如意,畢竟是吃老本的,以前的秘方也都搞得差不多了,然而卻沒有拿得出手的名醫坐鎮,自然沒有創新,只進不出,情況並不是很好。
但是研究所的所長祝三學和軍方關係匪淺,靠著以前祝家老麼的關係,時不時的能從軍方弄來一些研究資金,在江州也沒人敢惹,不說大富大貴,總歸是混的不錯。
知道了中元研究所的情況,王旭也就沒上門,軍方的人他不熟,也不好打交道,雖說沈老在軍方影響力不錯,可這邊畢竟在江州,王旭也不想打著沈家的旗號狐假虎威,沒曾想昨天好巧不巧的碰到了祝三學的兒子找茬。
剛才在雲達商城,王旭還真沒有把祝豪傑口中喊出的祝三學和中元研究院聯絡在一起,此時祝三學自報家門,他才明白了這個祝三學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