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貞公頓覺不妙,然後果然便聽到這位還比她小的皇貴妃娘娘,似是可惜的嘆了一聲道:“我大武開朝至今,已經有百多年,祖制定下來的規矩,那就是後宮女子不得干政。”
元歌眼睛都不眨的說著瞎話,大武可從來沒有這條規矩。其中世祖帝的長公主,在異母弟弟登位後,便執掌了一斷時間的朝政。
不過如今的大武,雖然的確沒有這條規矩,但是卻是抵制女子參政的,尤其是後宮的妃嬪。不然若是後宮的妃子,仗著皇寵便對朝政指手畫腳便是大忌。
就是尊貴如皇后也不敢輕易開口,談論起朝政的事,就怕被人說是牝雞司晨。至於這種事算不算是朝政,眼下當然是由元歌說了算。
幼貞公主在高麗時,就已經盡力學習自大武傳來的東西。她的漢話學的比皇太子的還要好,這是她能成為聯姻人選的最大原因。
這時這幾句話她聽在耳裡,卻有種沒有聽懂的感覺,她喃喃的道:“這、這不是國政,只是幼貞的的請求,想請娘娘開口為高麗說一句話而已。”
“這是國政。”元歌笑的和緩,但是說出來的話卻冷漠至極:“雖然本宮也同情高麗百姓的遭遇,但是公主的請求,卻是讓本宮損害大武的利益,來為高麗張目。”
“公主殿下或許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想要救助高麗眼下的困境,可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些錢財賞賜就能解決的了的事。”
“誰又能保證,大武今年也能風調雨順,所獲能夠讓大武的百姓們吃飽呢?將糧食給了高麗,屆時我大武的百姓,又有誰來幫助呢?”
“可是......”幼貞公主掙扎著道:“大武土地富饒,年年都屯下數不清的糧食。幼貞聽說,大武糧食多到堆在庫裡發黴,最後只能挖坑埋到土裡......”
幼貞公主的聲音,最後在元歌似笑非笑的眼神下,漸漸降低然後停了下來。
“公主果然是公主,不似一般閨閣嬌女,只關心華服珠寶,看到的卻是民生大計。”元歌笑的意味深長,能說這樣的話,便足以證明這位幼貞公主,並不如她表現出來的那樣,沒有絲毫的城府。
幼貞公主瞬間慌亂了起來,再辯解反而不好,便抿唇道:“幼貞不懂什麼民生大計,但是高麗的子民天天吃不飽肚子,幼貞卻是看在了眼裡。”
這個元歌到是相信,她聽說高麗不過大武一個州大,高麗王宮的不遠處,便是辛苦勞作的百姓。只要高麗王宮,不是矮的沒有牆高,站在閣樓上就能看到外面的百姓,是如何的生活了。
不過不論這幼貞公主怎麼說,她都不會答應替高麗說話,這也是啟元帝的意思。
啟無帝雖然不喜高麗,但是高麗終究是大武的附屬國,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高麗的百姓,被活生生的餓死。這樣一來,大武也稱不上是仁慈的上國了。
不過就算要幫,也得看是怎麼辦。
高麗年年來朝,只是帶些微不足道的紅參,再說上幾句不痛不癢的恭維話,便能帶著許多的金銀賞賜,風風光光的回到高麗去。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貪象,明明是大武嘆惜高麗土地貧脊,而特意給了大筆財物。但是等時間久了以後,高麗卻彷彿覺得是天經地義的。
偶一次微少了一些量,竟然就在暗地裡,嫌棄大武竟變的小氣起來,更是造謠大武對附屬國刻薄寡恩。
“幫是要幫,但是也要看怎麼幫。”當時啟元帝對她道:“朕可不想費心費力,在給出了錢財後,卻養出一個白眼狼,他日得勢便要反噬大武。”
“高麗,必須一心向著大武,不然朕為何要幫一個,不能給大武帶來任務好處的附屬國。”
就好比琉球。
琉球國是附屬國中最小的一國,但是幾代國王卻都是一心向著大武。只因為琉球國曾經,差點被扶桑國一舉攻破,在求助大武后,才得以儲存了下來。
元歌明白啟元帝的意思,有些好奇他打算怎麼對高麗,又有些不好開口。還是他看出了她的疑惑,主動的對她道:“質子。”
“高麗必須將下一任的繼承人,送到大武來質,若是不肯便是有反心,朕自然不能幫他們。若是送過來,朕才相信他們的臣服。”
“那質子生在高麗,卻長在大武,在大武的薰陶之下,由不得他不心向大武。”
“若是高麗送來一個假質子呢?”元歌雖覺得這辦法不錯,卻也有所不足。
啟元帝挑眉笑道:“這樣那就更好了,屆時朕便替來大武的高麗皇子撐腰,扶持他登上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