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反撲,掩護7連佔領主峰東側的陣地。
這個連的文化教員陸世才,是一名入伍不久的青年學生。他時時刻刻學著老戰士的樣子做。老戰士衝鋒陷陣,他也一往無前的衝鋒陷陣;老戰士輕傷不下火線,他在負傷時也一聲不吭,只自我包紮一下便繼續戰鬥……當陸世才看到機槍手負傷,射擊一時停頓,便馬上接過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這時候,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鮮血直流,傷口像嘴巴一樣張開。但血流不止的陸世才沒有停止射擊,他大聲高呼著戰鬥口號激勵戰友們英勇殺敵,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啊!18歲,正是朝氣和活力的象徵,正是像太陽一樣火熱而明亮、像月亮一樣純潔而清朗的年齡,是對事業、對前途、對生活道路有著深刻影響的最美好的年齡!
6連在傷亡嚴重的情況下,以勇猛迅速的動作,經過一番拼殺,佔領了中山村。
戰士王必和忍著傷痛與敵人搏鬥,俘虜了2名敵兵。接著,他和戰友們又猛插傅家村,攔腰切斷了190高地與203高地的聯絡。
通向203主峰的側翼掃清了。5連連長毛坤浩一邊大聲命令:“上刺刀!衝啊!”一邊帶領戰士們向山頂衝去。
一場激烈的白刃格鬥展開了,戰士們一個個像小老虎一樣,殺得敵人屍橫旗倒,剩下的紛紛舉手投降。戰士喻仲成孤身一人衝進敵陣,勇敢而巧妙地打死兩名敵兵,俘虜了5人。
指導員徐文學在連長負傷後承擔起指揮全連的責任。他在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時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
先發制人(25)
“為指導員報仇!衝啊!”全連官兵憤怒地高喊著,不顧一切地向敵人的陣地衝去。
國民黨部隊的守軍沿著戰壕瘋狂反撲,手榴彈像急雨般襲來。然而我軍官兵毫不退縮。
剛剛穿上軍裝不久的新戰士畢衍常因缺乏經驗,一開始在戰壕裡走錯了方向。迎著他的面衝來一股人數眾多的敵人。畢衍常這個第一次打靶時還要用棉花球塞住耳朵的年輕人,此刻卻勇氣倍增。他正準備從一塊大石頭上跳下來收拾這股敵人,又突然發現5米外有一個敵人的狙擊手正要向自己打冷槍,便端起刺刀向那傢伙一晃,嚇得那人急忙躲閃。畢衍常順勢一槍,將他撂倒。緊接著,又先用石頭後用刺刀,把想要在自己後面開槍的敵人結果了。其他3個敵人,包括一個胸前掛有“克難英雄”牌牌的傢伙,統統被我軍這名年輕戰士的英勇氣勢所震懾,乖乖地當了俘虜。
5連一位1948年入伍的山東籍老戰士姜廣真,是為了實現自己“為祖國解放打好最後一仗”的宏偉志向,主動收回要求復員的報告,並將留了幾個月的頭髮也剃了。雖然自戰鬥打響以來,他已經兩度負傷,但他仍然咬緊牙關堅持著,帶領5名戰士一路奮勇衝殺。
在這空前慘烈的戰鬥中,姜廣真終於因傷口沒有及時處理,流血過多而倒下了。他壯烈犧牲的時候,手中還緊握著手榴彈,背靠峭巖威武地屹立,宛如一尊與大山化為一體的石像!
通訊員陳壽南在火力掩護下,迅猛地衝上山頂,將那面後來被珍藏進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的彈痕累累的紅旗插上了主峰。
此時,指揮員手錶的指標正在15時零5分上。
傅德昌就地審問這個俘虜,很快就弄明白了當面的敵情。原來,在203高地主峰上國民黨軍修建了兩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地堡,其中一個地堡中躲藏著國民黨軍突擊第4大隊中校大隊長王輔弼和他的參謀長。這個俘虜就是王輔弼的傳令兵,奉命出來觀察情況,誰知,他剛走出地堡沒多遠,就被蝗蟲般密集的子彈嚇趴下了,接著就成了傅德昌的俘虜。
傅德昌馬上向副排長白文良作了彙報,白文良派另一名班長車德祥前來增援,要他們共同解決地堡裡的敵人。
傅德昌與車德祥察看了一下地形,然後叫過那名俘虜兵來,對他說:“解放軍優待俘虜,你回去報告,要你們的大隊長王輔弼快點出來投降,否則我們就把這個地堡炸掉,叫他們一個也出不來!”
這個俘虜兵膽怯地看了一下四周,見十多名解放軍戰士已團團包圍了這個地堡,便連忙說:“我進去告訴他們。”
這個俘虜進去沒一會兒,地堡內就傳出一聲槍響,隨後,他跑出來雙手捂著肚子,臉色蠟黃,結結巴巴地說:“不行……他們聽說我投降了,就……打了我一槍……”
傅德昌給他檢查了一下,見他只是負了點輕傷,便一邊幫他包紮傷口,一邊動員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