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惠政;
江左清才。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漁陽太守張堪,字君遊,宛人,少年時被稱為“聖童”。光武初年拜郎中,任漁陽太守時,功課農桑,捕擊奸猾,受百姓愛戴。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
下聯典指晉代文學家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性至孝,有清才而善文章,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齊王司馬囧執政時,被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因預料齊王將改,又因秋風起而思念故鄉,便辭職離開洛陽。
紫光燭劍;
黃石授書。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大臣、文學家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人。三國魏時,官佐著作郎、中書郎等,入西晉,官至中書令(宰相),加散騎常侍。排除異議,力勸武帝定滅吳之計。惠帝時,歷官侍中、司空,封壯武郡公。詩作委婉豔麗,也有感慨憂時之作,著有《博物志》。據說晉武帝時,鬥、牛(星座名)間常有紫氣,張華曾問通緯象的雷煥,雷煥說:“寶劍之氣衝到天上了。”後果然掘得龍泉、太阿二劍。
下聯典指漢初大臣張良,字子房,祖與父曾在戰國末任韓國五世之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結交刺客,在博浪沙椎擊秦始皇未中,傳說逃至下邳,遇黃公石,被授予《太公兵法》。楚漢戰爭中歸劉邦,為重要謀士,漢朝建立,封留侯。
簪纓七葉;
邦友千秋。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張安世,字子孺,杜陵人。昭帝時任右將軍、光祿勳,封富平侯;昭帝死,與大將軍霍光定策立宣帝,為大司馬。
下聯典指周代賢臣張仲,以孝養父母、友愛兄弟聞名,與尹吉甫為友。《詩經&;#8226;小雅&;#8226;六月》有句:“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閥閱傳京兆;
聲名重曲江。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張姓郡望,“京兆”,指襄陽郡,在今湖北襄陽西,為張姓望族所在地之一。
下聯典指唐代詩人張九齡,曲江縣(今廣東省韶關)人。
梧雨鳳苞潤;
松風鶴韻高。
——張問陶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清代詩人張問陶(1764…1814)自題聯。張問陶,字鍾冶,號船山,善書畫。四川遂寧人。
泉源在庭戶;
世界接人天。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陝西省留壩廟紫柏山張良廟聯。
八德忠列上;
百忍孝為先。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代鄆州壽張(今屬山東東平)人張公藝,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過鄆州,至其宅,問其義由。公藝請以紙筆,但書百餘“忍”字(見《舊唐書&;#8226;孝友傳&;#8226;張公藝》)。後張姓常以“百忍”為堂名。
落日平原縱馬;
秋風古道題詩。
——張大千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現代國畫家張大千撰書聯。
宴列瓊林之首;
臚傳鼎用之中。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張信、張異、張怵、張懋修、張以誠五狀元。
下聯典指明代張顯宗、張春、張修嗣三榜眼。
世守百忍之訓;
家垂兩銘之風。
——佚名撰&;#8226;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張氏宗祠“百忍堂”聯。關於張氏宗祠“百忍堂”的典故,據《南平縣誌》記載:張元洛當時在閩南當官,一天審案,被告是一個女人。升堂時這個女人把口水吐在張元洛身上……張元洛把臉上的口水擦了,然後坐下來慢慢審,最後使她心服口服。張家世守百忍家訓,後來出了許多人才。祠堂門樓上的磚雕便是“一門三進士”:三個騎馬的人,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