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訂製了最好的大理石墓碑,親自為父親寫好墓誌銘。
出殯那天,下起了小雨。
整個牧場上空,迴盪著教堂的鐘聲。
珍妮家遠近的親戚,父親生前的好友,牧場的工人,有一百多人來到牧場。
珍妮採來許多野花,堆放在父親的靈柩上,墓地周圍。
給父親下葬時,她想起父親最不喜歡她哭,她咬緊牙,不讓自己哭出聲來,默默看著人們把靈柩放在繩子上,一點一點地將靈柩放進墓室。
在牧師的祈禱聲中,珍妮把捧在手裡的花,撒在靈柩上,蓋上第一剷土。
珍妮仰望灰濛濛地天,任冰涼地雨點打在臉上……
律師喬治辦完一切手續後,拿出珍妮父親生前的遺書。
溫斯頓在遺書中,把牧場的部分土地,贈送給一些與他相依為伴的牧場工人。剩下的土地與牧場、以及所有的財產,全部由他唯一的女兒珍妮繼承。
喬治拿出己辦好手續的財產證書,珍妮才知道她除了牧場,還繼承了父親在銀行的鉅額存款與有價證卷。這些錢,如果不肆意揮霍,珍妮一輩子也用不了。想到此,珍妮心痛父親,父親怕她不能自立、受苦,事先為她準備好一切。在感激之餘,她又覺得父親的擔心是多餘的。在此之前,珍妮不知道父親有這麼多錢,牧場的規模有多大,她也不清楚。她只想憑自己的能力養活父親,讓他安享晚年。
珍妮料理完父親的後事,把牧場託付給父親平常最信任的一個牧場工人管理。她不想走父親為她設計好的路,她想到了她在香港、東南亞、中國的經歷,她迷戀東方文明。中國在世界的崛起給她啟示,整個亞洲出現的勃勃生機,也激勵著她躍躍欲試的心。她決心用父親給她的錢,幹一番事業。
其實,她心裡最明白,這一切也是為了阿三!
珍妮解決了喬治的後顧之憂,說服喬治跟她去香港。她看中喬治的能力,是行政經理的最佳人選;日後,更需要他在法律方面的諮詢。
珍妮在香港,用三百萬英鎊註冊了一間“東方文化傳播中心”。
她看到香港房市正處在低迷期,立即在繁華地段買了三千平米的一層樓,三分之一用作公司場地,三分之二用來出租。她算了一筆帳,僅收回的房租,用作公司的基本開支,就綽綽有餘。
喬治很能幹,兩三天時間,就將公司的辦公用品、設施、車輛搞定;公司人員也按珍妮的最高要求,招聘到位。他還透過獵頭公司,挖到珍妮急需的高階人才:來自哈佛的*教授,劍橋畢業的布魯爾博士,美國矽谷的幾個軟體專家、IT業領軍人物。這些人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既有實戰經驗,又年輕有為。 其中有一個名叫“梓子姑娘”的華人女孩兒,珍妮最為滿意。
珍妮從喬治給她的名單上看到“梓姑娘”三個字很是奇怪,她為什麼沒有姓?好奇心驅使她想見見這位姑娘。
喬治領著一位姑娘進入珍妮的辦公室時,珍妮目不轉睛地看著進來的女孩兒。她幾乎與自己一樣高,身材出奇地好,容貌有著東方女性特有的美,讓人一看就忘不了的是她那雙會說話的鳳眼。看她的年齡,介乎於少女與大姑娘之間,人雖然年輕,眉宇間卻有著高貴的氣質。
珍妮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梓姑娘走到她面前,微微向她鞠了一躬,淺淺一笑,腮邊露出兩個深深的笑靨。
“請坐!”珍妮指著放在大班臺前的椅子,待梓姑娘坐下後,她和藹可親地問道:“你為什麼叫梓姑娘?”
“其實我姓秦,叫秦梓……從小到大,家裡人都這麼叫我,我也就習慣了。”
“那……以後在公司裡也這樣?”
“要是您覺得不合適……”
“沒什麼不合適,我尊重你的意願!梓姑娘,你在簡歷中介紹擅長策劃與對外關係……我來香港搞傳媒,想聽聽你的意見!”
梓姑娘謙恭地淡淡一笑:“我還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你……”
“你就叫我珍妮好了!”
“珍妮小姐,”梓姑娘看著珍妮的眼睛,娓娓而談:“既然是做傳媒,那就離不開報紙、電視、網際網路這三大塊。其中,報紙是傳統媒體,電視異軍突起之後與它平分秋色,網際網路誕生之後,打破了這種平衡,與報紙、電視形成三角鼎立的局面。上個世紀末,有人曾經將報紙、電視、網際網路整合為一體,也做了有益的嘗試,最終形成獨霸天下的新聞王國。綜觀目前香港的情況,還沒有哪一家有實力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統一起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