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上女性則被動得多,這個被動的意義不是說依然是包辦婚姻自己不能主動選擇,而是說面對女性私人感情可能的失敗,目前的男性社會是沒有提供任何其他評價標準和公正的輿論或法制措施。比如,一個有錢的男性發生了不忠於婚姻的事實,社會習俗對此是習以為常的,這樣的問題自古到今都橫在女性的婚姻生活面前,女性當事人要麼隱忍,要麼吵鬧,要麼離異,但無論選擇哪種,其中的不幸都只有她一人承擔,而且甚至可以說女性在這種時候接受男性中心社會片面的“獨立意識”教育越多,其更會有無助而受矇蔽的絕望感,因為婚姻是你自己選擇的,比如蔣碧薇,這樣選擇的保險係數只有寄希望於遇到“品德”比較可靠的男性來避免傷害。
當這一底線也不能守住的時候,就產生了種種異化了的女性,比如有的恐懼婚姻,有的擺出不在乎的姿態,有的表現出對丈夫的不信任。
李銀河認為,女性爭取自我權利,最關鍵的是應該做個人,然後才是個女人。就她看來,做個人便意味著要與男性平等。但是這絕不是意味著女性處處都要與男性相同。做個獨立、自由的人是最理想的。其實,社會對女性有許多建構標準。女性主義運動以來,就有不少人表示要掙脫這一枷鎖,真正做個人。
第七講 事業“開花”夫妻關係“凋謝”(3)
任何情景下的愛都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是美好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激情。進入婚姻之後,這種激情會變成一種柔情。親情、柔情是與婚姻相融合的。
對於中國女性狀況的研究一直是國外的熱門話題。許多外國學者在報刊上發表了真知灼見。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加州大學一位學者所撰寫的《賀蕭》。最近,我也看了一些國際報道,其中對我國女性的狀況有著比較中肯的評價。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世界範圍內介於五六十位,但女性生存狀況良好則排在了第28位。其中有許多的參考標準,包括男女平等、教育、就業、參政等等。
說到愛情婚姻,中國女性自強自信不夠,過於依賴男性的人遠遠多於西方國家。太多的女性在抱怨自己所愛的人出軌了,然後就會痛苦地要死要活,甚至想把對方掐死。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婚姻的確需要相互的依賴和攙扶。可是這一切是要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進行的,不管背後是因為依戀還是責任。
有一種女人屬於那種要緊緊抓住男人,她們會因為失去的愛連自己的性命都不想要了。
也有一種女人,她懂得認命,碰上什麼樣的男人都能心平氣和地跟他過一輩子。真能這樣做,也行!就怕既不想認命,又在那裡原地叫喊動彈不得的女人。只能是叫喊一天,苦難一天!
幸福真的在於自己的心態與智慧。能明白一分就有可能把握一分,能把握一分就離幸福靠近了一分!把用在對方身上的工夫轉移到自己身上來,女人的幸福得自己把握。
第三節 離婚,是百分之百的“破鏡”嗎
【經典案例】
一名年過四十的中年婦女,已離婚2年。大致過程是這樣:她前夫經營一家公司,有一名女秘書在其左右工作4年,他倆關係日漸升溫,作為妻子她早有察覺,但她的安全感沒受威脅。可3年前,前夫變化大了,回家晚了,節假日常不在家了,“愛情溫床”也變冷了。讓她不能忍受的是他開始在她面前談女秘書的好了。
她想“閉眼”也不能,只好“睜著眼睛”和他分手。
時間過去,但記憶猶新。她常想起他的“甜言蜜語”。“死灰”似乎想“復燃”。但這可能嗎?有必要嗎?他現在也孤身一人,是因為他們無法繼續,還是他也猶豫回頭?她看不懂他,為什麼他當初執意和她離婚?是無法忍受矛盾?是為尋新歡?還是其他問題?
【案例分析】
顯然,她對舊有的婚姻依然在期待中,這種期待的心情常常讓一個人很難有新的開始。無論是在戀愛中還是在婚姻中。於是,總讓人有一隻腳陷得很深拔不出來的感覺。因此,顯得更加孤寂與哀傷。就在這種左顧右盼與徘徊彷徨中,自己的心常常還是依從了舊有的記憶,雖甩了甩衣袖,但還是帶走了許多的雲彩。裹足不前就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了。
很難有人能夠清楚到一件事辦到幾尺幾寸就可以停手了。在纏綿牽掛的兩性關係中更顯出人的兒女情長。因此,分手了,又後悔了。破鏡了,又重圓了,是一點都不新鮮的事。因為你在變,他在變,這個世界一刻不停地都在變。不管往哪個方向,乃至變來變去又回來了,是挺正常的事。所以,千萬不要動不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