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路上過了數日,顧誠這才算是把自己的情緒徹底穩定住。
對於這種情況顧誠也沒什麼感慨的,他沒有什麼想要把這輩子的‘顧誠’徹底扼殺,以免影響到自己的種種想法。
這種情況對於顧誠來說是第一次,但應該也是最後一次了。
本來就是自己佔據了人家的身體,能夠有重活一次的機會,某些因果自然也要自己來扛才是。
而那邊李孝準看到顧誠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這才敢去跟顧誠說話,同時也告訴他做為東域統領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其實這個時間段顧誠接掌東域統領的位置並不是太好的時機,因為現在京城的氣氛很緊張也很忙碌。
再過三個月便是大乾每四年一次的祭祖大典了,儀式非常重要,容不得有半點差池,所以這段時間內京城都是風聲鶴唳的,靖夜司的四域統領掌管整個京城,所以這段時間也是最忙碌的時候。
顧誠新官上任便攤上這麼一件事情,可以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了。
還有就是祭祖大典之前京城內部也是風起雲湧,數個皇子還有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也是不斷,這其中便有祭祖大典宣讀祭文的位置之爭。
大乾祭祖大典時有一個過程是需要皇子以後代的身份向先祖宣讀祭文,以表示現在的大乾國泰民安,山河猶在,風調雨順之類的,意思是讓先祖看看自己守好了江山,沒給先祖丟人。
通常這宣讀祭文的人都是太子來的,就算當今皇帝不喜太子,但按照規矩也是要讓他來的。
但誰承想這次太子貌似做了什麼事情,又惹怒了當今皇帝,所以早在一個月之前皇帝便下令,這次祭祖大典宣讀祭文的人選要換一個。
如此露臉的事情一出頓時引得眾多皇子的爭奪,但這個位置很有講究,其皇子的年齡、生辰八字甚至是母妃那邊的生辰八字都要符合要求才行,所以最後符合要求的便只有三人。
這三人便是二皇子李孝銘、三皇子李孝軒和四皇子李孝武。
這其中爭奪最激烈的便是李孝銘和李孝武,這兩位一直以來便是死對頭,爭來鬥去無數次了。
至於三皇子李孝軒的實力稍弱,他的母妃雖然也是勳貴出身,不過卻類似於顧誠的忠勇侯這種沒落勳貴,只有一個出身,沒有絲毫勢力,也幫不上他什麼忙。
所以李孝軒從小便跟江湖人走得很近,甚至他還曾經拜過白雲觀一位真人為師。
但江湖畢竟只是江湖,對於朝廷的影響較弱,他自覺爭不過那兩位,已經認準了祭文替補的位置去了。
這所謂替補的意思便是皇子在唸祭文時他站在皇子的身後做為替補。
因為念祭文時是不允許卡殼中斷的,一旦卡殼,便要換一位皇子重新宣讀。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如此重大嚴肅的場合,沒有哪位太子或者皇子會讓自己出現卡殼中斷的情況發生,他們都恨不得自己把祭文倒背如流。
所以這個位置基本上是沒有念祭文的機會的,但是因為其就站在唸誦祭文皇子的身後,還有皇帝的身邊,所以也是個極其露臉的位置,在現在大乾這種繼承人還沒有明朗的狀態下也是個能出彩的機會。
這一路上李孝準給顧誠講了許多關於現在大乾內部皇族爭鬥的秘辛,他是皇子,對於這些東西自然是瞭如指掌的。
顧誠這個東域統領的位置說起來也算是位低權重了,直接掌控京城四分之一的地域,僅次於鎮撫使,甚至比一些偏僻貧瘠郡的鎮撫使還要威風。
但同樣這個位置也是麻煩的很,不光要面對各路皇子爭權奪利時的各種麻煩場面,自家轄區內大富之家,王孫貴胄,公侯文臣等等數不勝數,面對他們時會更加感覺棘手的。
顧誠和李孝準一路說著,但速度卻也是不慢,徑直快馬加鞭來到了京城,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到了。
望著大乾京城那黝黑巨大的城牆,顧誠深吸了一口氣。
當初自己被逼離開京城時他說過自己會回來的。
如今兩年的多時間他終於回來了,並且還是帶著靖夜司東域統領的位置回來的,但此時他的心中可並沒有什麼澎湃激動的情緒。
長出了一口氣,顧誠道:“進城吧。”
李孝準點點頭道:“我先去把事情跟四哥彙報一下,隨後便來找你。”
下馬入城,京城城門口十分巨大,城門兩旁還銘刻著一條盤旋而上的黑龍,猶如巨獸的大口一般,吞納著來往的行人。
顧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