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不聞,在這個三四歲孩子眼裡,巧克力比他媽媽還重要。媽媽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已經在他的心田裡種上了功利的種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孩子的慾望也會逐漸地增長,長大以後,這孩子很可能就為了功利,而不要道義,這是不正常的。最後,當父母沒有能力滿足兒女日漸增長的慾望的時候,兒女就很可能會把父母丟棄在一邊,種種的人間悲劇就是從教育失誤引發的。這位朋友還引用了《弟子規》,他講,他們受到的教育不是“父母呼,應勿緩”,而是“糖果呼,應勿緩;住房呼,應勿緩;電腦呼,應勿緩”,說到底就是“物慾呼,應勿緩”,他們回應的不是父母的需要,而是自己的物慾。長此以往,社會如何和諧?
《弟子規》在“入則孝”的篇首,除了提出孝順父母的四個基本要求之外,還具體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的八件事情,那麼冬溫夏清,晨省昏定,究竟是要求子女做哪些事情呢?現在時代不同了,對於現代年輕人,這些事情還有必要去做嗎?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句話裡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夏則凊”的“凊”字,現在好多通行的《弟子規》的版本上經常把它多印一點,就印成“夏則清”,它實際上是兩點水的一個“凊”字,應該讀“凊”(qìng,一讀jìng)。
冬溫夏凊,用的是一個我在講《三字經》的時候就已經講過的典故。東漢年間的黃香是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