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最後的時光(9)
許鹿希說:“鄧稼先最後留下了兩句話。一句是‘苦了你了’,當時我感覺得到,他對我很擔心,不知道今後怎麼辦?還有一句是‘死而無憾’,這句話是說他自己這一生沒有空虛地度過。第二次昏迷就再也沒有醒來。他全身大出血,輸血都來不及,輸的血沒有流的快,很快就不行了。”
對鄧稼先的病情,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都很關心。301醫院的領導和醫護人員也盡了最大努力,但最終還是沒有挽留住這位功勳卓著的偉大科學家。
一代英豪,就這樣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1986年7月29日,下午1時50分。
這顆科學巨星隕落了,終年62歲。
他的身體涼得那麼快,悲痛之中許鹿希還緊緊抓住他那雙手,喃喃地說:“他的血流盡了。”
假如生命是無味的,我不要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鄧稼先帶著滿足走了,他是帶著愛和夢去了另一個世界的。他得到了永遠的安慰。
人們為這位中華精英過早離開人世而感到悲痛。他的同事和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一支支輓歌。
後來擔任九院院長職務的胡思得是1958年來九院的28位大學畢業生之一,他為鄧稼先寫了傳記。
鄧稼先的老同事杜祥琬懷著崇敬的心情寫詩悼念:
悼老鄧:
和平歲月未居安,
一線奔波為核彈。
健康生命全不顧,
牛郎織女到終年。
酷愛生活似童頑,
浩瀚胸懷比草原。
手挽左右成集體,
尊上愛下好中間。
鑄成大業入史冊,
深沉情愛留人間。
世上之人誰無死,
精忠報國重天山!
1986年7月30日,正在外地的張愛萍將軍接到了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關於鄧稼先病逝、安排其後事的傳真報告,深感悲痛,當即在電報上批示:決定何人參加追悼會,請即告我。我今日趕回京。
1986年8月3日下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了追悼會。根據中央的決定,張愛萍致悼詞。
新華社為此發通稿。8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題目是《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逝世黨和國家領導人深切哀悼》。
同時還發表了張愛萍的悼詞《無私無畏貢獻畢生精力嘔心瀝血建立國防殊勳》。
追悼會後,張愛萍滿懷悲痛寫下了一首輓詞:
痛悼我國傑出的核科學家鄧稼先同志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
群力奮戰君當先。
捷音訊年傳。
蔑視核訛詐,
華夏創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哀君早辭世,
功勳澤人間。
許鹿希回憶說:“稼先逝世後,張將軍請我和孩子到北戴河軍委療養院休息了10多天。他還建議拍一部《兩彈元勳鄧稼先》的紀錄片,連片名都給寫好了。我把他親筆寫的這幅墨寶掛在家裡,以示對稼先的紀念,也是對張將軍的感念。張將軍曾在鄧稼先逝世後兩天,即1986年7月31日,拄著手杖,爬上了二層樓,到我家來看望我們。我們全家都很感動。”
鄧稼先逝世前是*十二大中央委員。
許鹿希最理解丈夫的心。在鄧稼先的追悼會後,一位當時的領導人問許鹿希有什麼要求。許鹿希說:“希望國家能經常為在基地工作的人進行體檢。”
許鹿希認為,鄧稼先對自己選擇的路死而無憾,她也同樣為自己的選擇永不後悔,不改初衷。
悠悠歲月,不改變初衷是因為他們從未分別;不懷疑猶豫是因為他們從未失去幸福;不放棄選擇,是因為他們永遠不會年邁衰老。那種最廣闊最深沉的愛既浸潤了他們的一生,也浸潤著我們的人生,浸潤著我們這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