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海面上水光琳琳流動,聚成了一個人的形象。 他身著袞袍,頭戴王冠,看著海織女。 臨時塑造了這樣一個形體,更方便兩者之間的交流。 “神君,神道修行有三:一為自然修行之人,二為神君敕封之靈,三為天地造化之神。 作為自然修行之人,便是妾身這種,透過自己的修行,得到神力,擁有自己領域,並在領域之中,享有呼風喚雨之能。 而神君敕封之靈,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神君敕封亡故之英靈,為山川湖泊、河海城隍等神靈;一種是神君敕封自然之靈,為山之精,水之魄,為道之精,兵之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再者天地造化之神,則是天生地養,道韻而成,天生具有或後天滋生某種能力,這種造化之神,或為人或為妖或為物,或強或弱,不一而足······” 海織女一一講解,任平生聽著卻覺得耳熟。 自然修行的神道,之前到是沒有聽說,但神君敕封之靈,卻和道教大仙庭計劃之中所言,相差彷彿。 自從素靈山所代表的太一道被任平生允許在齊都城外建廟以後,天一道和太一道的內卷就開始了,本來被他們死死藏住的大仙庭計劃,在任平生這裡也已經成為了透明。 所謂大仙庭計劃,便是想在前期藉助君王之命而封神,後期收攏神權,建立大仙庭,在人間朝廷之上,再建另一套體系,成為凌駕於人間朝廷之上的一個大系統。 如果不是任平生利用兩個道脈資訊不共享的資訊繭房,依靠人性的弱點,從中撕開了一道口子,各大道脈絕不會將大仙庭計劃輕易地暴露給君王知道。 在大仙庭計劃當中,君王利用神權,既可以敕封生靈英靈,又可以敕封自然萬物。 就像是在雲門山之下建設的廟宇,便是孕養自然神靈,可以賦與道兵神力,朱侃那邊在素靈山的主持下,所建設的廟宇,也是這般意思。 而天地造化之神,任平生聽著,聯想到了異人,天生具有或後天滋生某種能力,而且這種能力確實像是道韻而成。 如覺醒五行能力的異人,就自然能夠控制五行之力,不論是弱是強,卻都能撬動這些本不屬於人類能夠掌握的力量。 這些表現,與織女所說的,頗為相似。 任平生沒有插嘴,聽著海織女繼續往下講。 “而這些,最終都離不開的,便是香火信仰。 其中,自行修行之人對於香火需求最重,失去香火便失去神力,失去神力便失去了力量,失去了力量便會衰竭而死。 妾身依靠原本積累的神力,浸染了香山郡外的這一小片海域,又靠著庇護漁民,重獲信仰,方才重新擁有了新的神力補充,慢慢浸染了香山海灣。 神君敕封之靈次之,即便沒有香火信仰補充,也可以仰仗國運而活。只是力量會變得虛弱。 而天地造化之神對於香火信仰,則相對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即便是沒有信仰補充,也可以有其他方法提升,只是這種天地造化之神,數量少之又少,天地之間也沒有幾個,尋常是見不到的。” 海織女介紹完,這才誠懇說道:“神君,妾身與神君之利益是相同的,妾身想要存在,便離不開開慧生靈的信仰,神君富有四海,國民數以千萬計,妾身日後還要仰仗神君,是不敢與神君作對的。” 任平生質疑道:“為何堂堂海神,還要以人類信仰為力量?孱弱人類,身擔不過百十斤,精神不過一瞬燭火,如何能成為海神驅風逐浪的神力?”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香火信仰看似孱弱,卻能凝沙聚塔,匯聚浩瀚神力,而神力則可以溝通天地,掌握部分權柄,引動自然之威。 神力也只是這天地不斷迴圈之中的一部分,看似引動天象,擁有浩瀚威能,其實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撬動槓桿,以微弱的力量,達成磅礴巨力的威能罷了。 況且,神權是溝通天地所得,威能受限於領域範圍,神力受限於信仰,信仰受限於開慧生靈,一切都是天地迴圈中的一環。 如我一般,作為神靈也只是維持天地自然迴圈之中的一部分,所能按照自己想法而動的事情少之又少,如果不加節制,也會被海洋所厭棄,屆時空有神力,卻不能指使海洋了。 如果不護佑信徒,遭到信徒的背棄,則失去了神力來源,也會被歲月侵襲,最終神力衰竭而死。” 海織女說完,不由幽幽一嘆。 她雖然貴為海神,但也被禁錮在了其中,再也不能掙脫。 所謂之神,似乎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個螺絲釘,永不得自由。 任平生看著海織女。 她說的嚴絲合縫,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任平生也不會因此就對她的話信而不疑。 “你的修行法門,方便交流嗎?” 修行的法門往往是做不得假的,每一門法門都是利用漫長的時間,不斷的推演、試錯、總結出來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