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教育 青果計劃 朱侃的震撼(1 / 1)

小說:我的身後是地球 作者:琴夢語

二十一萬達魯俘虜,其中既有達魯國的四個主體種族的人,也有大量被達魯人所抓捕的漢人炮灰,還有部份漢軍營的漢奸。 對待這些人,也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對於達魯國的四個主體種族,以及戰場上沒有及時棄暗投明的漢軍營漢奸,自然是往死裡用,各處的礦場、修路築路的工地,到處都是他們發揮餘生餘熱的熱土。 這些人佔了12萬有餘,他們不用給予工資,只需要每天給兩頓湊合餓不死的餐飯,由監工監督做工,每天將他們折騰到失去反抗的力氣,甚至失去瞎想的精力。 可以預見的,如此多壯勞力的加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南方的土地上,大量的鐵路、公路,必然會如火如荼的修建起來。 有了道路,商貿、投資都會興盛起來,整個南方的經濟被盤活的速度應該會大大增加。 而炮灰在戰場上雖然死傷極多,但剩餘被俘虜的也有近5萬,他們則在進行簡單的勞動和思想改造之後,將他們遷移到像雲江省、彩雲省這些人口稀疏的地方去墾荒種田。 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已經成為了齊國國防部、政法部的傳統技能,針對於因為犯事而不自覺的愚民,總結出了一套非常好使的改造方法,犯事者往往能夠摒棄舊思想,接受新思想,重新走上社會,是一個重獲新生的過程。 而棄暗投明的四萬邊軍,則全部打亂送到新兵營中去,進行徹底的思想改造和訓練。 隨著對於投效的南方軍頭、土匪進行的一系列改造實踐,在針對於這些舊思想的軍人進行改造方面,教導員和軍校的教員,也都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 任平生看完整個處理方案,並沒有看到紕漏之處,便拿起紅筆寫了一個“同意”便放在了一邊。 接下來是一份教育部的研究報告。 是由教育部的智囊團在下沉各省調研之後,聯合形成的報告。任平生從起草人當中,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周藍山。 任平生特意看了一下他的任職。 這是他的一個鐵粉,當年為了維護他的名譽,被王安國派人給揍了。 上一次聽說他的時候,周藍山還在任職鳳西縣縣令,現在已經調入了教育部,擔任發展規劃司的副司長了。 “八省的小學、中學學校的配套建設。” 教育是一個國家進步興旺的不竭動力。 是人才的引擎,是未來的驅動。 任平生仔細看著報告。 規劃司抽調了大量人員,深入到了各地,報告根據地理位置,區域位置,行政區劃,人口密度,適齡兒童年齡,當地文風,財政投入等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報告之中的每一個資料都很詳實,其中部分資料,和其他系統當中的資料進行對比就能進行核實。 如果沒有深入調研,很難得出這些數字。 看到最後,便是規劃司給出的學校建造計劃,非常詳盡的標註出了每個省,各個郡所需要的辦學數量、辦學位置等。 “可,後期造價完善後,報中書閣稽核。” 任平生籤批之後,將之放到了一邊。 他暫緩了一下,揉了揉眉心,給自己緩一緩神的時間。 學校的建設,並不是一所兩所,整體規劃中小學加起來,一期就有九百餘所,就算是按照規劃之中所說,原先的縣學、府學建築都可以利用起來,剩餘要新建的學校依然超過五百所。 如今國事初定,國力有限,四面八方都是事,四手八臂都要錢,事有先後,不是一句“善於彈鋼琴”就能解決的。 “國事之初,不能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 任平生按捺下了心裡的眾多想法。 華夏初建的幾十年裡,辦學條件簡陋,沒窗戶沒大門,甚至沒有學校的露天課堂很多,小學畢業教小學,中學畢業教中學,這樣的事情都很常見。 辦學,更多的是教授知識,有條件要辦,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辦。 不能拘泥於辦學的硬體條件。 任平生想了想,又將方案拿了過來,在上添了一句話:“踴躍發動中學畢業生、小學畢業生,向貧困地區去支教,向環境惡劣地區去支教,向國家需要的地方去支教。 當地衙門,負責支教先生的生活保障、教學保障。 教育部會同吏政司,制定對支教人員的後續安排,給予一定的榮譽和兜底保障。” “少爺,這一次達魯大軍逃走了多少?” 正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的小婉,忽然抬起頭來問道。 “四萬左右。” 任平生說著,拿過了國防部的公文。 這是一份覆盤的分析性檔案和待遇落實的方案。 “這四萬人,基本上都是魯爾特人。而且,拓跋峰此人,頗有一些手段。” 任平生一邊看著檔案,一邊說道。 在最後一輪轟炸之後,齊軍派出了神箭司,暫編304師的精銳,以及金龍團進山追擊。 夜貓組織也派了十幾個天字序列的分隊進山。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