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
“一共27顆,雖然有幾顆有裂,但是保山料難免的,正好湊一串27子佛珠!”攤主是一個長臉的中年人,見生意上門,立即介紹道,還挺配合唐易的要求,遞上了一個塑膠袋。這些南紅珠子是新礦料,成色確實不錯,雖說和古玩毫不沾邊,但是畢竟是實打實的保山南紅料子。
何荷把珠子拿了出來,放進了塑膠袋裡,“怎麼賣?”
“你要是單挑,三百一顆,如果一槍打,六千拿走!說好了啊,就這個價兒,別還了,價兒低了不賣!”攤主說道。
這珠子的直徑大約14毫米,基本就是個市場價。不過,南紅近兩年漲勢很猛,買了放上一兩年,肯定是有的賺的。
唐易本來已經拿起了香爐,正在暗歎手感挺重,準備翻看底部,聽了攤主的話,對何荷說道,“貴點兒也單挑,一槍打了,不好的珠子玩也不是扔也不是,雞肋,自己難受!”
何荷點點頭,兀自挑選了起來。林娉婷本來也被漂亮的櫻桃紅所吸引,但是見唐易的注意力老是在那件香爐上,也想看看是什麼,於是一會兒看看珠子,一會兒看看香爐,還就數她最忙。
唐易翻看銅爐底部,楷書印章款,方方正正,居然多達十六個字:忘祖罪己焚香銘乙亥十月雲臺主人制。
這點文字自然難不倒學歷史的唐易,大意無非是:愧對祖上,降罪自己,把這個銘記在焚香的香爐上,有此感想的人是雲臺主人,在乙亥年十月製成。
此時,針對此爐的直覺出現了。
其實,即便沒有直覺出現,憑著唐易的專業的知識底子,也基本能斷定這件香爐的來歷。
首先,要搞清楚這個雲臺主人指代的是誰。
雲臺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又叫平臺,是紫禁城建極殿居中向後之門。建極殿知道的人少一些,這是明朝的稱呼,後來清朝改成保和殿,知道的人就多了,因為這是殿試的地方,也就是出狀元的地方。
那麼,這兒的主人只可能是一個人,就是皇帝!清朝時,雲臺門已經無跡可尋,這個皇帝,就只可能是明朝的皇帝。平臺召對,也是明朝的制度,只不過萬曆中期以後,皇帝不理朝政,就沒有平臺召對了。直到崇禎皇帝上臺之後,才又重新開始平臺召對。
這地方搞清楚了,問題就簡單了,結合“忘祖罪己”,“乙亥十月”,不難推斷出,這銅爐上的雲臺主人,就是指代崇禎皇帝!
崇禎八年,1635年,正是乙亥年。這一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多災多難。尤其是在這一年的正月,本應該是舉國上下歡天喜地過大年的時間段,卻出了一件大事。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看花燈,這一天卻沒有花燈看,因為張獻忠攻陷鳳陽城。
這鳳陽,雖說離首都遠著呢,卻是朱元璋父母陵墓所在地,還有他當和尚時候的“龍興寺”,這被朱家子孫一直視為“龍脈”所在。所以說這地方太重要了!不過,被他們稱為“流寇”的張獻忠,卻只用了半天時間就拿下了。
鳳陽皇陵,付之一炬。
朝野大駭,崇禎皇帝孝服上朝,調集精兵七萬,中原會剿。
這是“忘祖”,當然,“忘祖”是個有點自戕的說法,將愧意誇張到了極致。而在乙亥十月,崇禎皇帝下詔罪己。
好了,這香爐就是十月製成的,基本上屬於崇禎皇帝專用的物件。吸收寶光之後,唐易腦中產生的直覺,也大抵如此,只不過更多的是銅爐的銅質的精良,包漿的熟潤,工藝的上乘。這銅香爐當然不可能是崇禎皇帝自己製造,但是他肯定是提出過指導性意見的,這器型的神韻,也反映了他的狀態。
雖然不知此香爐當年造了多少個,但斷然不會多。唐易正在琢磨,何荷已經選好了十八顆珠子,湊成一串佛珠。
佛珠的數量,有各種制式,十八顆,二十七顆,五十四顆,一百零八顆都有說法。這攤主本來就只有二十七顆珠子,何荷再除去有裂的,大小不一的,也只能這麼湊了。
“十八顆,三百一顆,五千四。”攤主笑道。
“你說不還價還真就不還啊。”何荷叫了起來,“抹個零頭,五千總可以吧?”
“對不起,我不像別的攤主,亂要價,到時候再給您優惠,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沒意思,不買放下就行。”攤主依然咧嘴笑著,卻毫不鬆口。本來嘛,這麼個挑法挑了半天,不買才怪呢,你這麼想買我還不趁機多賺點兒,我傻啊我?
“不還價,這香爐送給我們算了!”唐易看著攤主,介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