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險惡更容易延展出來。
這個局說得鄒豪一個激靈。
所幸,他遇上的,都是衝著錢來的,要是有生意上的對手或者其他方面的仇家,利用他喜好古玩的特點,來一個狠局,那豈不是玩完了?
聽了這個局之後,他心裡舒服了不少。對唐易的敬重,也多了幾分。
“古玩行裡,做局使詐的事兒著實是聽得不少了,人心不古啊!”戴利嘆息道,“其實,在古玩行裡,關鍵是認對了朋友。這對的朋友,不光是眼力,人品還得靠得住!比如認識了唐先生,就是我的福氣!”
“戴老闆抬舉了。”唐易連忙擺手。
因為鄒豪喝酒不少,菜也吃得差不多了,戴利便讓服務員撤了酒菜,上了茶水和一些點心和乾果,喝喝茶,放鬆一下再走。
唐易也沒意見,本來他打算吃完了飯就回山州,現在稍稍休息一下也好。
喝了一會兒茶,鄒豪的酒醒了點兒,戴利笑道,“我給你們講個做局的人吃癟的事兒吧,老聽買家吃虧,彆扭!”
鄒豪一聽,“好啊。”
前幾年,戴利特別愛去山州的文化市場,那時候唐易還是個學生呢。
文化市場靠北牆的一條小街,是生意最好的一條小街,這條小街和從南邊進來的那條路的柺子路口角上,是個好位置,這個位置,是一老頭兒一年輕人,叔侄倆一起擺的攤子。
這叔侄倆,老頭兒有點兒眼力,年輕人腦瓜兒靈活,挺會忽悠,經常蒙外行賺錢。
而且,他們一旦來了件新東西,喜歡找托兒。來個托兒,拿起東西點評一番,然後裝模作樣地講價兒,最後攤主死不落價兒,托兒放下東西走人。
就這個過程,主要是讓其他逛攤的知道有這麼件東西,同時價兒是什麼情況,多少錢買了不虧。
這在行裡,有個專門的說法,叫做“頂貨”。不過,一般人“頂貨”,通常得是件像模像樣的東西,然後找來的出價的人,起碼得是個行裡的熟臉兒。“頂貨”為的是賣出高價。
這叔侄倆呢,“頂貨”頂的通常都是假貨,而且找的托兒也都是些雜七雜八的貨色。
不過,有一次戴利逛攤兒,遇上了一件真東西。
雖說是真東西,不過不算是什麼名貴的東西。是一件紫砂壺。
這是一件民國初年的紫砂壺,當時那侄子正在和托兒掰扯。不過,掰扯的價兒並不高,兩千。那侄子認準了這個價兒,不鬆口。那個托兒呢,表面上沒講吓來的樣子,最後撂下一句,“如果有蓋兒,兩萬我也買”,就走了。
當然了,戴利當時不知道是個托兒,事後才琢磨明白的。
戴利上手一看,這壺的確是沒蓋兒,不過壺身挺完整。雖然戴利的眼力不是什麼一流水準,但是這壺是件開門的東西,而且又不是名家之作,看著是沒問題。
算是中規中矩的一件東西,買來喝茶還真是挺不錯的。雖說沒蓋兒,但是後配個蓋兒也行,反正裝茶水的主要是壺身。
就這麼想著,戴利就想買下來了。
講來講去,最後一千八拿下了。戴利還算比較高興。這把壺,如果是帶蓋兒的完整品,雖然到不了那個托兒說的兩萬,但是七八千可差不多。當然,古玩這東西,缺了殘了就不能這麼論價兒了,但是起碼戴利心理上不覺得虧。
貨款兩清,戴利拿著壺準備走人的時候,好嘛,來戲了!
只見那個老頭兒忽然掏出一個壺蓋兒,擺在了攤兒上。而且動作很刻意,顯然就是為了讓戴利看到。
戴利看到了,拿起一看,嘿,和自己這把壺怎麼感覺是配套的?接著又把壺拿出來,把蓋子往上這麼一蓋,嚴絲合縫!再仔細看形制、工藝、包漿,它就是這把壺的蓋兒!
戴利當時還挺客氣,“你說你們爺倆兒,跟我開玩笑呢這不是!得,我再加倆錢兒,把這壺蓋買了?”
“你能加多少?”老頭兒問道。
“加五千吧!”戴利算是比較爽快了。
“開玩笑呢?我這壺蓋,少了一萬不賣!”老頭兒正色道。
“哎?我說,你倆玩我呢?這是一套!壺身和壺蓋分開賣?合著壺蓋比壺身還值錢?”戴利一時有些氣惱。
“我怎麼知道是一套?那壺是我侄子收的,這壺蓋是我收的,他賣他的壺,我賣我的壺蓋,什麼叫拆開賣?你說話注意點兒!”老頭兒一臉嚴肅地說道。
戴利明白,這是入了局了。怪不得這倆人把壺賣得便宜了!在這裡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