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上齊之後,陸知行舉杯,“我這人沒那麼多規矩,不過作為地主,酒還是要帶的,帶一個,歡迎王老先生來瓷都!”
“能拜會陸先生,三生有幸!”王鎮南舉杯示意。
唐易接著舉了第二杯酒,“都不是外人,我又是晚輩,我說一句,不對的地方算童言無忌啊。兩位都是我敬重的人,我是連一丁點兒誤會都不想留下。王老先生能來,陸先生又能應承,我心裡感激,都在酒裡了!”唐易說著,一飲而盡。
雖然喝的是啤酒,但是杯子很大,唐易酒量又不行,一會兒工夫,臉就紅了。
王鎮南夾了一口菜,“古玩行裡的規矩,不找後賬,而且是陸先生做的東西,我覺花一個億買了不虧!”
這句話算是捧足了陸知行。陸知行一向淡定,但還是開口道,“王老先生言重了。”
王鎮南看了看唐易,接著說道,“不虧,是針對陸先生的水準說的。不過,陸先生送東西的時候,是挑明瞭高仿,那就是賣給我的人,有意賺這個便宜了。這筆賬,可得重新算。”
王鎮南說的時候,雲淡風輕,但是眼神之中,卻透出一抹凌厲。
唐易點點頭,卻忽而問道:“對了,王老先生,這個廖家的人是誰?”
“他叫廖治生,上次在緬甸的拍賣,就是他組織的。後來我才知道,還和他見了一面。廖家想在緬甸乃至東南亞擴大市場,想和我合作,我只說考慮一下,沒拒絕也沒答應。後來他又聯絡我,說有重器想出手,貨主是瓷都的大莊家。”王鎮南介紹道,“就是這個黃立三。”
“他說東西的來路了麼?”
“正是因為他們編造的這個來路,是我感興趣的重點之一!他們說,這東西是從倭國回流的。”
“從倭國回流您感興趣?老黃的確是接觸過倭國人,但卻是沒賣成。”唐易介面道。
“你有所不知,我的祖父在清末曾經留學倭國,這裡面有一段故事。”王鎮南緩緩說道。
這事兒,確實從未聽王鎮南提起,唐易也是微微一愣。
“你們聊,我去趟洗手間。”陸知行起身,打算迴避一下,他畢竟和王鎮南初次見面。
“哎!”王鎮南擺手,“陸先生當世高人,這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不嫌棄就一起聽聽吧。”
唐易也道,“陸先生您是不拘小節的人,和王老先生處久了就知道了,他也這樣。”
陸知行笑笑,復又坐下了。
“我的祖父回國之後,留下過一本日記,現在還在我手裡。上面說曾有一位華夏的故人在倭國,想委託他把一件國之重寶帶回,但是因為他當時確實回不來,這位故人就委託給了另一個人。結果,這件國之重寶幾經周折,最後有可能遺失了,他引以為憾!不過,不知為什麼,他沒提這件國之重寶是什麼!”
唐易一聽“國之重寶”,心裡不由撲稜了一下子,“老爺子,令祖父的名諱可否透露?”
“王定邦,字國為。安邦定國的定邦,國家的國,有為的為。”王鎮南迴答得很詳細。
唐易眼神一變,“令祖父在倭國的華夏故人,是不是姓白?”
王鎮南閱盡滄桑,已經很難有什麼令他驚訝之事,但唐易這一問,他臉上登時溢滿了驚訝之色:“你怎麼會知道?”
唐易心下唏噓,原來,“王國維’是“王國為”!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清末有個白姓古董商,野史裡傳言入宮和慈禧廝混,據說他帶到倭國一批珍寶,最後客死他鄉,我是猜有可能是他。”唐易先含糊應了一句。和氏璧的事兒事關重大,即便是王鎮南和陸知行,也還是先保密為上。
“啊?還真有可能就是這個人。”王鎮南點點頭,“不過,日記裡只稱呼他為白先生,沒提名字,再就是比我祖父年長不少。”
第980章 龍紋紫匣
“日記裡說,白先生曾經在倭國資助過我的祖父,所以我祖父對他也很敬重,兩人關係很好。白先生當時身體狀況很差,我祖父還去照料了一段。不然,這個白先生也不會託付我祖父這麼大的事情。”
“不過,我祖父在日記裡說,雖然當時回不來,但是白先生還有另一個人可託付,這個人我祖父也認識,同時覺得很可靠,所以還是很放心的。”
“這個人的名字倒是提了,叫羅頌之,說是他帶著東西回了華夏。不過,白先生還是把一封書信和剩餘的錢財交給了我祖父。說,這個不著急,什麼時候回華夏,什麼時候交給他的家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