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沒了,民窯怎麼會產出高質量的瓷器?”亮子乾脆打破沙鍋問到底了。
唐易點了一支菸,稍稍捋了捋思路,“這一點確實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樣。不過,說出來也很容易明白。”
崇禎年間,別看亂,但是亂也有亂的“好處”,那就是“放任”。不管了!對民間瓷器的生產經營不管了。其實是朝廷沒工夫管了。
順治、康熙時期其實也這樣,對民窯瓷器管不了太多。所以,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雖然天下還不那麼太平,但是民窯瓷器的發展卻很迅猛。
就算是戰亂,就算是饑荒,經濟一樣還是要發展的,瓷器,也還是被大範圍使用的。民窯迅猛發展,對質量的追求也就跟著上來了!
所以,崇禎民窯的精品反而卻不少!就是少有人去關注罷了。因為崇禎之前,明代有那麼多皇帝的官窯;崇禎之後,清三代又是一個瓷器鼎盛時期,也很容易掉進空裡。
而且民窯的東西本來也不容易判斷。比如這個“辛未”,加上青花髮色青翠,一般人估計就是先後推六十年。一下子推到了1691年,康熙三十年,先想到康熙民窯。
“但是這件筆筒的畫片顯然不是康熙的風格,而且這武松打虎,明顯是晚明刻本插圖版畫的風格。”唐易最後看了看亮子,“亮兄,說實話,沒問清楚這東西的來路,我本來是不應該說這麼多的!”
第1263章 一龍三現
唐易說的本來“不應該說這麼多”,因為是行裡基本都這樣,不問清楚不亂掌眼。這個,主要就是怕買賣之前,很可能砸了買賣或者得罪人。
當然,現在唐易這麼說,更重要的,那就是他本來是要盤店的,這東西亮子沒說是店裡的還是自己的,也就是說,唐易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的利益有關。
這種情況下,還實話實話地說這麼多,的確是給足了面子了!
亮子聽了唐易說的,確實也服氣了!他沒想到,居然是崇禎年間的精品筆筒,雖然是民窯,但是這東西也不便宜。
而貨主呢,沒當個正經東西,就放在在他這裡代賣了。
“這東西,是朋友放在這裡代賣的,已經被人買了,只不過暫時還沒拿走。可惜,我賣便宜了。要是沒賣就好了,正好送給唐總,當是見面禮了!”亮子開口道。
“客氣了。”唐易笑了笑。既然他沒問情況就說了,本來也沒想佔這個便宜。
“那就先這樣吧。如果真的想把店盤出去,亮子你也別找其他人了,這兩天你整理一下,核對核對貨品和賬目,過了週末,週一我們來過手怎麼樣?”刁欽三就勢開口道。
“行,聽刁哥的。不過,我這裡的東西參差不齊,全盤接收實在是不好意思。”亮子應道。
文佳一直沒多說話,但是經過這兩個回合,已經看出亮子是個小算盤打得很響的人,半開玩笑道,“沒事兒,實在是不值錢的,你不要錢不就行了嘛!”
亮子一愣,轉而掩飾性地哈哈大笑。
刁欽三卻正色道,“說了全收就全收,不過盤店不比普通買賣,該是什麼價格亮子你肯定有數。而且今天唐總幫你掌眼,這分量你也明白。”
刁欽三這麼說,開始有點兒親兄弟明算賬的意思了,當然,這還是把亮子當朋友。
亮子點頭,這點兒數兒他還是有的,“放心吧刁哥。”
“那好,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刁兄,資金方面回頭找我報賬就行。”唐易本來不想說得這麼外道,不過在亮子這個外人面前,還是得有幾分程式化。
三人離開紫光軒,準備先在長安古玩城逛逛。
商店門臉兒大體走了一遍,有些老招牌大店面其實生意還湊合,主要靠的是熟客,而且只要有精品重器,一兩件就能保證不短時間的運轉。
很多小店鋪相對慘淡,而且真是如亮子所說,有一部分店面已經掛出了“轉讓”、“招租”一類的告示。
“唐總,要是對亮子的店不滿意,回頭我再否了也沒事兒。”刁欽三一邊走一邊說。
“可以,盤了吧,正好還有三年的時間,足夠了。到期之後,就按你說的想法,再找獨立的門頭,那時候閣寶多的招牌已經在長安響起來了。而且這個,盤的是正在經營的店,不是關張之後貼告示的,相對吉利一點兒。”唐易應道。
刁欽三點點頭,“那好,先這麼定了。”
“去地攤看看吧?”文佳提議道。
去地攤區也是為了考察行情。實際上,這個店鋪裡的東西,如果老闆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