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從童年開始。
本來呢,他的父親是元明宗,他又是元明宗的長子,也就是說,是很有希望繼承皇位的。
不過,他的父親元明宗卻被人用藥酒毒死了。毒死他父親的,正是他的叔叔元文宗。
元文宗當上皇帝的時候,鐵鍋大約應該是十一歲。這個年齡有點兒危險,元文宗為了確保皇位穩固,直接把他流放到了高麗的一個海島上。
在這麼一個海島上過了幾年,這個叔叔對侄子好像還是不太放心,因為朝鮮畢竟相對稍微獨立一點兒,要是鐵鍋和朝鮮王聯合起來,打著先帝親兒子的旗號反將過來,那可不太妙!而且,這時候也有了類似的傳言。
於是,元文宗就玩得更狠了一點兒,就說鐵鍋不是元明宗的親生骨肉,又把他流放到了西南的靜江。之所以一直沒有痛下殺手,並不是因為這是他的侄子。他連親哥哥都能毒死,何況一個侄子?手段而已。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從東北到西南,顛沛流離。到了靜江,負責監視他的官員把他送到了靜江的大圓寺。
就在這裡,鐵鍋遇到了秋江長老。
鐵鍋之前的經歷,註定了他沒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他真正的啟蒙,就從大圓寺開始。
秋江長老沒有把他看成一個軟禁苦囚,而是真心關愛,學漢字,讀《論語》,知禮儀,得教化。
一開始的時候,鐵鍋還是孩子心性,喜歡打鬧,愛玩爬樹捉鳥兒。
此時,秋江長老告訴他:你是皇子,不比普通老百姓,要懂得自重。同時也提醒他,有官員來巡查的時候,一定不能妄言。
元文宗駕崩後,鐵鍋的弟弟即位,是為元寧宗。等到元寧宗也駕崩了,鐵鍋被太后下令迎回大都,是為元惠宗。
鐵鍋在大圓寺大約住了一年多,這一年多讓他受益無窮,據說他走的時候,還用小皮匣裝著秋江長老給他的書。等他即位當了皇帝,對秋江長老感恩戴德,大家賞賜,大圓寺也改為了萬壽殿。
至此,鐵鍋苦難的少年時期告一段落。不過,這個皇帝其實也很悲催。
鐵鍋是元朝第十一個皇帝,也是蒙古帝國第十五個大汗。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之前的幾個大汗,其實都不是皇帝,像鐵木真這個元太祖,是後來硬追的。
元朝一共就十一個皇帝,歷朝不足百年。鐵鍋當了皇帝之後,首先就面臨一個阻力,就是權相伯顏,打個清朝的比喻,只針對形勢,不對比人的特點,鐵鍋此時就是少年康熙,伯顏就相當於鰲拜。
扳倒伯顏之後,鐵鍋才得以親政。這個時候,他是很有抱負的,他任用了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不改不行,因為此時元朝已經快完蛋了,雖然這時候朱元璋只有十幾歲,還在放牛。
鐵鍋的這一套改革措施,歷史上有個稱呼,叫做“至正新政”。
沒錯,就是至正型元青花的那個至正。元青花真正的鼎盛期,本來就是元代晚期。
不過,改了也不行。不管哪一個朝代,末代皇帝的改革,其實基本上是無效的。這不是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各種問題累積到了這個階段,已經是積重難返,再改也沒用。
至正十一年,元末農民起義爆發了。改革沒起太大作用,朝廷內部爭鬥不斷,農民起義越演越烈。鐵鍋這個末代元帝徹底放棄了努力,開始消極怠政,沉湎享樂。
至正二十七年,鐵鍋剛登基時的那個放牛娃朱元璋,幾乎已經佔據了華夏南方的半壁江山。是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進中原,同時釋出了很出名的《諭中原檄》。
這裡面有兩句詞兒是挺耳熟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五百多年後,1905年,孫中山為推翻滿清封建王朝,提出過十六字綱領,前兩句和這個只差兩個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元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同年八月,已經佔領通州的明軍開始進攻大都。鐵鍋帶著老婆孩子跑了,最後的去處,是蒙古草原。
兩年後,鐵鍋在應昌駕崩。
“只有鐵鍋這個皇帝,才會對秋江長老感恩戴德,也只有他,其實是最愧對先祖的,因為他丟了祖宗打下的江山。”唐易接著分析道,“成吉思汗的那個傳國玉璽,極有可能也是他弄丟的,因此他臨死之前,仿製了這麼個玉璽,印文刻的是原先的,但是玉璽側面,卻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原來如此!”刁欽三頻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