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兩側各有一個“把手”,很像是雙手抱著一輪圓月。
這個器型,最早來源於西夏的陶製馬掛瓶,左右兩個“把手”,其實是用來穿繩的,掛在馬鞍之側,民族特色很強烈。最著名的抱月瓶,當屬明代永(樂)宣(德)時期。
乾隆對這個蒜頭口抱月瓶特別喜歡,所以抱月瓶廣為人知,還有賴於乾隆的大力推廣。
唐易審視了一下,不由連連點頭。這一件抱月瓶,是乾隆官窯的精品,而且器型也算是比較碩大的,高達半米以上,整體又按照傳統的經典抱月瓶樣式製作,左右的“把手”是如意雙耳,青花纏枝蓮紋是主體紋飾,束頸上還繪有靈芝紋,足部則是蕉葉紋。
自然,底款大家是都要看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毫無問題。
乾隆官窯抱月瓶並不少見,但是如此完美無缺的極品,可就難得一見了。
古玩這東西,同是一類的兩件東西,有可能價格差距很大,大到你難以接受。比如同是兩件明代玉簪,都是和田青玉質地,外形也差不多,但是其中一件卻是陸子岡的作品,那這一件拍出千萬也不足為奇,另一件也許有人十萬不到就拿下了。
普通的乾隆官窯抱月瓶,幾十萬的價格或許就能拍到。但是,這一件乾隆官窯青花纏枝蓮紋蒜頭口抱月瓶,起拍底價:一千萬。
唐易剛剛畢業不久,手裡就攥著幾千萬了,一般人聽來已經是目瞪口呆,但是面對此類重器的拍賣,就會感到囊中羞澀。
在古玩行裡,幾千萬算個屁啊!
不過,唐易擁有的,不只是幾千萬,而是一雙眼睛。
有了這雙眼睛,幾千萬算個屁啊!
當然,現在還不能當個屁一樣面對上千萬的東西。乾隆官窯青花纏枝蓮紋蒜頭口抱月瓶,第一口有人叫價,就提到了一千兩百萬。
第298章 夔紋象尊
清三代的瓷器,最名貴的,自然是琺琅彩,粉彩重器也常常飆出高價。但是,清代的青花器,是很難和元青花、永宣青花相提並論,能將起拍價定在千萬,已經很少見了。
結果,上來就有人提到了一千兩百萬。
真正的想買的人,是不會這麼幹的,哪怕是一件物有所值的極品。他們會等到最後,適當加價,一開始不會加太猛,甚至不會出價。
其實行家心裡都明白,上來就在底價的基礎上加上兩百萬的,不是個有點兒哏的暴發戶,就是泛古堂的操手。拍賣公司在拍賣過程設定操手這很常見,起拍時、冷場時、**時,操手都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起拍時的加價是很容易出問題的,要是東西一般,加得又太多,就很可能一下子拍死,最後自己抱著拍品結束。
好在,這是件極品抱月瓶,出場的設定又很巧妙。
最終,這件乾隆官窯青花纏枝蓮紋蒜頭口抱月瓶,以1780萬成交。過了1600萬之後,出現了一個十萬十萬加價的過程,糾纏了很長一段時間。
唐易發現,拍下這件抱月瓶的,依然是燕京的那個收藏家。當然了,收藏家只是個尊稱,唐易也不知道他是幹什麼的。整場拍賣會,他只拍下了兩件拍品,一件抱月瓶,另一件釉裡紅雙魚小盤。
到最後主持人邀請他再次觀摩抱月瓶的時候,他連看都沒看,淡淡說了一句,“我要定了。”
唐易不由得再次打量起這個人來,看起來五十歲上下,淡雅的淺綠色襯衣,米黃色休閒褲。長相毫無特點,典型的大眾臉,髮型也很普通,鼻樑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
整場拍賣會結束,泛古堂準備了晚宴。
晚宴算個個慣例。一般拿下拍品的人和貨主都會參加。唐易自然也被秦老留了下來。
吃飯的時候,唐易左右檢視,並沒有發現那個來自燕京的收藏家。他又悄悄打聽了一下,此人預留的名字叫吳軍。不過,就連秦老,也沒聽說收藏界有這號人物。
當然,每次參加拍賣會的,未必都是收藏界的人,有些行外的有錢人參與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唐易覺得,這個吳軍,不僅不像個外行,而且應該是個瓷器方面的大行家。
因為他很有眼力,這兩件拍品,顯然是所有拍品中最特殊也是最有收藏價值的。而且,拍賣時,吳軍極具策略。
釉裡紅雙魚小盤起拍價六十萬,他上來就加到一百萬,震走了不少玩熱鬧的人,最後一百五十萬拿下。
而抱月瓶,他直到過了1600萬才開始出價,而且是十萬十萬地加價,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