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3 / 4)

小說:天下珍玩 作者:精靈王

一句裡,也有說明。因為丟失在了運河中!還沒聲張就丟了,那以後就更不可能聲張了!

這個運河,應該就是京杭大運河。

乾隆十一年“辨偽璽”,乾隆十三年痛失富察氏,那麼得到真的傳國玉璽,應該就是在這中間的兩年!而從京城到濟南,與京杭大運河產生交集,那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乾隆得到了真的傳國玉璽,為什麼要帶出宮呢?還是秘密帶出宮,還是陪皇后出宮散心的時候帶出宮。

這一趟的打擊還真不是一般的小,人璽兩空。

唐易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乾隆十三年春天,他帶著皇后東巡,說是散心,但是路徑卻很特殊,去過孔林,又登泰山至岱廟。

泰山在封建帝王心目中的意義,這個不用多說。泰山被尊為岱宗,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這是一種象徵至高無上權力的天地之禮。

由此可見,乾隆不是隨意帶著傳國玉璽出遊的,他要和心愛的皇后一起,謁孔林,祭岱宗,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如果一切順利,而後再昭告天下廣而告之,我愛新覺羅弘曆拿到了真正的傳國玉璽!大清王朝萬壽無疆!

當然,這只是唐易推斷的,乾隆怎麼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過,從乾隆辨識出假的傳國玉璽來看,他定然是十分慎重,雖然認定了得到的玉璽是真的,但是也沒有貿然聲張。他要走的這一套程式,也挺符合封建帝王的心理。

結果太背了!傳國玉璽居然丟了!

至少乾隆是這麼寫的,怎麼丟的那實在是沒法查證了。雖然有點兒匪夷所思,這如果是丟在河水中,立即打撈回來的成功率應該還是挺高的。

但丟了就是丟了,他這麼寫,那就是沒找回來。這世上,陰差陽錯的事兒太多了,皇帝有時候也不能倖免。

現在這方“摛藻為春”玉璽,至少是十七年之後刻的,因為悼念富察氏那首詩是十七年之後寫的。這說明,十七年間,乾隆也沒能找回真的傳國玉璽。

第895章 同行潭州

“摛藻為春”玉璽中的“春”,倒是能和當年出行、人亡璽丟的時節配合,想必也應該是乾隆經常使用把玩之物,不然也不會暗刻這些內容。很像是一種突發奇想,雖然其中也蘊含著紀念的意味。

京杭大運河是一條很特殊的水段,有人工河,有自然河,有設定落差,有常規水流,東西落入之後,如果當時找不到,那可真就麻煩了。因為連預測流向都很難。

甚至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可能,比如清淤的時候被挖出卻沒發現,不知道埋在了誰家的菜地裡。同時,就算是玉質很堅硬,也不能排除碎裂毀損面目全非的可能。

總之是很難找。

不過,這徵集辦要找的線索,應該就是這個了!

唐易逐漸從震驚中平復下來,心說這徵集辦也真是夠神的,居然能得到這樣的訊息。看來,訊息當年還是走漏過,不過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形式就是了。而且過了幾百年,只會更加模糊。

唐易搖搖頭,又看了看最後這兩句:失內位兮長悲切,留遺恨兮萬世夢。雖然純粹是發感慨,但也是一個輔證。乾隆十三年的那次東巡,不僅失去了心愛的女人,也丟了剛搞到手不久的傳國玉璽。

乾隆一生寫了幾萬首詩,堪稱華夏數量第一,寫詩如同現在發朋友圈一樣頻繁,不過卻鮮有被後世傳頌的。看來,曬成果,光靠數量也是不行的。

如果刻在這龍鱗上的散句流傳出去,就憑著與和氏璧傳國玉璽有關,恐怕都會流傳千古。

整理了一下思緒,琢磨了一下結論,唐易最後忍不住自言自語說了一句:這是有線索不假,但是和沒有線索又有什麼分別呢?

唐易又點了一支菸,順手把那張白紙點燃,放到菸灰缸裡燒了。

這事兒,他決定暫時不告訴匡海生和蔣英年,首先這線索基本上作用不大,其次藏有這方“摛藻為春”玉璽的事兒他暫時還不想說出去。

和氏璧傳國玉璽,這樣的東西,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唐易最後真的拿到了,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條模糊異常的線索,帶給唐易的,只是暫時的震驚和興奮,他最終讓自己變得理性起來。這事兒,唯一能做的,就是暫時放一放,盲目追查的結果基本上是枉自徒勞,而且還可能走漏風聲,帶來負面作用。

當然,暫時放一放不代表一直就這麼放著,這事兒,心裡是留下了一個眼兒的,真要線索透光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