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打鐵,“老奶奶,我還是有一個疑問,這對燈罩上的燈紗換過了,舊燈紗就這麼扔了麼?”
唐易明著是問燈紗,其實是想看看,關於燈罩裡的兩張貼片她有什麼說法。
“燈紗是換過了,老燈紗確實也扔了。其實老燈紗裡面,還有畫紙的,畫兒也挺漂亮。只是老頭子說這兩張畫紙有不祥之兆,所以換新燈紗的時候並沒有貼上。”老太太嘆了一口氣,“說實話,這對燈架除了老頭子有一次把自己關在房裡點上過蠟燭,以後就再也沒裝上過蠟燭,只是一對擺設。”
“那這兩張畫紙呢?”唐易心裡一緊。
“畫紙不是被你買走了麼?小夥子,我本來覺得你是個實誠人。”老太太性格粗放,但卻不傻。
事到如今,唐易也只能裝糊塗,“買走了?我只是買了一些舊傢俱和舊書啊!”
“一共兩張畫紙,就夾在兩本字帖裡面。老頭子有幾次想把畫紙扔了,但是又不捨得,問他吧,他只說有不祥之兆,我算是記住這個詞兒了。最後就這麼夾在字貼裡,和舊書一起放書箱子裡了。”老太太也沒直說唐易是不是說謊,只是提醒道:“小夥子,我家老頭子和我不一樣,不僅懂老東西,還懂一些風水相面什麼的,他說有不祥之兆,你買了還是小心點兒。”
唐易明白了,這老太太雖然不懂,但是想必在丈夫生前言聽計從,而且估計真是隻有他家老頭子自己看過了點上蠟燭後的情景。這位老先生的心態也能理解,蠟燭照亮燈罩之後,從中發現了不祥之兆,想扔掉畫片,又不捨得,最後只能夾在舊書中塵封。
“多謝老奶奶了!這對燈架確實也值得收藏,現在既然沒了帶著不祥之兆的燈罩貼片,那麼過年過節點上蠟燭,是很祥和的。”唐易笑了笑,“今天打擾了,多謝您了,我們就此告辭吧!”
唐易自始至終沒有提買燈架的事兒,而且還點出了燈架的各種特點,態度溫和有禮,這倒是讓老太太增添了很多好感,她又看了看旁邊做不成買賣的強子,口氣一軟,“燈架確實不能賣,不過還有一件老東西,既然你是開古玩店的,你看看能不能買?”
還沒等唐易回答,強子就透出既高興又驚訝的勁兒,“奶奶我怎麼不知道?”
老太太沒說話,反身走進了裡屋。她是從床底下拉出一樣東西,木質,約莫四尺長,不到一尺寬,周身佈滿了灰塵。
把東西拿出來的時候,強子才恍然大悟,“這把木頭琴啊,我當什麼東西呢!當時人家買了盒子都沒要這把琴,說壞的都不能修了!”
老太太確實也沒太當回事兒,直接將這把琴擺到了地上。
唐易心裡不由喟嘆了一下,但他也能理解,這不懂行的人,焚琴煮鶴的事兒幹得多了,既然能擱在床底下招灰,又如何會放得仔細呢?
“這把琴也是老頭子留下的。他就好這些木頭的東西,不過,他也不會彈琴。我記得他當時還說過,這把琴是什麼面子底子都是杉木的!”老太太介紹道。
“嗯,那就是琴面、琴底都是杉木的。”唐易心想,這次比“黑酸棗”靠譜。
“對,對,本來他還後配了一個木盒,前兩年隔壁二丫頭學小提琴,覺得盒子不錯,給買走了裝她的小提琴了!”老太太解釋道。
好嘛,小提琴本來一般有隨形的配盒,居然又套用上一個木盒,隔壁二丫頭威武!
唐易已經無語了,他默默掏出手帕,將這把古琴擦拭了一遍,一塊手帕很快變黑了,林娉婷和文佳連忙又把自己的手帕遞了上去。
最後,這把古琴算是大致擦拭乾淨了,這把琴像是一片蕉葉,線條曲折卻又讓人感到流暢,琴頭圓潤,似有幾分憨態可掬的感覺。
唐易輕輕翻了過來,琴背上刻了四字小篆:萬壑松風。
第600章 龍游海鶴
字型古拙秀美,裡面的填綠已經斑駁不全,不過卻在慄黑色古漆的對比下,顯得更有味道。
小篆下,還有兩詩,隸書: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最下面還有落款:嘉靖丁未,另刻有朱印一方:龍游海鶴。
古琴這一項,在古玩裡邊算是一個冷僻的項兒,不容易見,見到了沒幾把刷子也分不出優劣高下。而且差別大了去了,同時代的兩把琴,價兒能到天上地下。
從古琴的樣式來看,種類很多,什麼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能分出幾十種。這把琴倒是好認,形如蕉葉,是典型的蕉葉式古琴,琴面琴底都是杉木。
古琴所用的木料,一般不出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