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2 / 4)

小說:玄古之輪 作者:津夏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裡或多或少都有提到一些跟古城有關的內容,只是無從考證。這兩大史詩的歷史也很久遠,有人說印度是個沒有歷史的國家,但是光看這兩部史詩就能夠了解印度的文化,所以史詩裡的內容並非神話,而是有一定事實基礎的,所以古城也許真的存在。”

“那麼尋找古城的線索在哪裡?”劉萬勇又問。

“這個我不知道,喬治只是說他把線索放在印度的各個神那裡,具體是什麼我也不知道,而且從來沒有去揣摩過,我知道這不是我的工作。也許喬治懷特認為,有心追隨他腳步的人,一定會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的。”

劉萬勇看了一眼葉雲茜和宋文嫣,說道,“這下好了,又是一個謎。”

第二十四章 印度的神

兩個女人也苦笑著,聳了聳肩,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大師就說道,“我已經完成了我的使命,剩下的就靠你們自己了。如果你們對印度的神這一概念不太瞭解的話,可以在修道院的圖書館裡好好的查一查,相信會有收穫的。”

當夜,他們就結束了談話,回到各自的房間休息。第二天,劉萬勇他們三人沒有去上瑜伽課,而是直奔修道院的圖書館查閱資料。圖書館的書並不算很多,但宗教神話之類的書籍卻是應有盡有,他們花了好幾天工夫才翻閱了大概,對所謂印度的神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在印度,如果不瞭解它的宗教,可以說完全不懂印度。印度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信仰宗教的,也是一個宗教混雜的國度。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有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錫克教、耆那教等等。印度百分之八十二的人口都信仰印度教,根據現有的宗教理論,印度教源自於三千六百年前的婆羅門教,也許這就是印度種姓制度的根源。

印度教的中心思想也是業報輪迴與解脫,這與佛教的中心思想一致,佛教是喬答摩悉達多王子即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教思想上發展而來的,所以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佛教起源於印度,卻在印度沒有多少信徒,因為印度人認為佛教只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

印度教裡的神很多,關係也非常複雜,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多神的宗教,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一神的宗教。單從表面看,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分別為梵天、毗溼奴、溼婆。梵天在梵語裡被叫作布茹阿瑪,是主管創造的神毗溼奴在梵語裡叫作維施努,是主管維護的神溼婆在梵語裡叫作希瓦,是主管毀滅破壞的神。這三個主神也被人稱作三相神,其中毗溼奴和溼婆在印度的寺廟裡被普遍崇拜,崇拜梵天的寺廟相對較少。這三個主神各有各的神妃、子女和僕人,其中有些屬於神,有些屬於半神人,但是在印度民間基本都被當作神來對待。

不過這一切的神和半神,全部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他就是在印度教裡被稱作萬源之源的至尊人格首神奎師那,他被認為是超靈的化身,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形象,這些形象就是奎師那不同的化身。三相神就是奎師那不同屬性的化身和擴充套件,其中毗溼奴就是奎師那最主要的化身,然而毗溼奴本身也有很多化身,印度教裡認為佛陀也是毗溼奴的十個重要化身之一。

印度教的瑜伽文化認為,宇宙可以分為靈性世界和物質世界,這兩者都是奎師那靈性力量的擴充套件。物質世界是可以被無數次地創造、維護和毀滅的,所以奎師那就擴充套件出三相神來主管物質世界。奎師那的真身則住在靈性世界,那是所有解脫了的靈魂居住的地方,那裡沒有苦惱,只有快樂,有一個被叫作哥洛卡溫達文的星球就是奎師那的無上居所。

因此印度教既可被看作是多神的宗教也可以被看作一神的宗教。不過這種複雜的關係,卻給劉萬勇他們幾個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喬治懷特只說把古城的線索放在了印度的神那裡,那麼到底應該是以多神還是一神的角度去理解呢。不僅如此,喬治懷特放置線索的形式也是讓人抓狂的地方,這其中涉及到隱形線索和顯性線索,隱形線索有可能是被放置進了印度龐大複雜的宗教神話體系之中,也許就在圖書館裡這一大堆的宗教神話書籍當中,喬治懷特在這些書裡透過標註某些語句的形式來留下線索顯性線索就是喬治懷特把古城的線索記錄在某一件東西上,然後藏了起來,而這個地方是跟印度的神有關的。如果是跟神有關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寺廟和修道院了,只不過在印度崇拜三相神和奎師那的寺廟有成千上萬座,要去這麼多寺廟裡找無異於大海撈針。

他們首先假設喬治懷特埋藏的是隱性線索,花了好幾天的工夫幾乎把圖書館裡的相關書籍都翻了個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