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西可以說是繼亞伯拉罕之後的又一位重量級的先知,他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巴哈伊教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甚至可以和耶穌、穆罕默德比肩。大約在三千兩百多年前,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領被埃及法老奴役的猶太人逃出埃及,前往上帝指給他們的富饒之地迦南。迦南曾被猶太人形容為流著奶和蜜的肥沃土地,是猶太人心中伊甸園。當年,摩西手持法杖分開紅海,率領猶太人來到西奈半島,並把法老的軍隊全部淹沒在紅海里。同時,摩西又在西奈山頂上接受上帝啟示,訂立了“摩西十誡”,用以約束猶太族人。從埃及出來,繞過西奈半島的沙漠,再一路向北,摩西率領著猶太人足足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來到死海的東岸,只要繼續往北,渡過約旦河,就能夠來到心中的迦南之地了。可惜這個時候摩西已經十分蒼老了,最後他獨自一人,吃力地登上了比斯迦山的頂峰,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死海和約旦河谷,並在那裡孤獨地死去。
雖然比斯迦山遠不如西奈山那樣聞名遐邇,但因摩西死在那裡的緣故也成為了少數黑魔法和秘術崇拜者所向往的地方,以為那裡會有先知的亡靈助他們一臂之力。宋一泰筆記裡提到的那個十字軍東征時期的猶太拉比,他就曾提到過要把他無意中得到的類似於馭龍杖的東西帶到摩西的長眠之地,也就是比斯迦山。只不過十字軍東征時期已距今**百年,而摩西時代更是距今三千多年,比耶路撒冷建城還要早幾百年,要想找到摩西的遺骸或者那個猶太拉比的遺骸幾乎是不可能,如果能找到一些關於亡靈組織的蛛絲馬跡就已經算是不虛此行了。
越接近比斯迦山,就發現一路上的亂石越來越多,讓行走變得越來越困難,附近的山坡上似乎有一些塌方過的跡象,估計是這裡曾經發生過地震,導致亂石這麼多,再加上這一帶人跡罕至,根本不會有人去清理這些亂石,所以地震是什麼時候發生也無從得知。
當他們來到比斯迦山山腳的時候,已經過了午夜,整座山的輪廓在月光的照耀下還是能夠看得比較清晰的,並不算很高的主峰在周邊光禿禿的山脊的襯托下顯得異常突兀。幾人看了下整座山的形勢,覺得並不太難攀登,當年年邁的摩西都能登上去,那麼對他們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來說就更不在話下了,而且時間尚早,光線也比較明亮,不如趁著夜間涼爽先登上去觀察一番,如有不周密的地方等白天再補上。
如果比斯迦山一帶是那個亡靈組織的窩點,那麼他們這一路過來未免也太順利了,別說是鬼了,就連人都沒見到幾個。這讓他們隱約感覺到自己的判斷可能錯了,不過既然來了就沒有原路回去的道理,不查探一番總是不死心的。
整座山都是光禿禿的,再加上光線還不錯,所以除了一些亂石擋道之外,整個上山的過程並不算太困難,他們只花了一兩個小時就到達了山頂,只是這一路上來並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洞穴,也許是地震的緣故導致了洞穴的坍塌。沙漠地區的晝夜溫差比較大,山頂的氣溫更是低了不少,竟讓人打起了寒顫。
山頂上的情況並沒有出乎他們的意料,並不寬闊的峰頂上堆積著一些巨大的岩石,使得平坦的地面就所剩無幾了。不過在這裡可以俯瞰死海和約旦河谷倒是不假,即使在月光下也能看到遠處平靜得像一面鏡子一樣的死海,如果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白天,這風光想必是非常美麗的,難怪摩西臨終之前選擇來到這裡,能夠看著這麼美麗的風景死去,也不失為是一種無憾。
不知道摩西是選擇了在山上的某個洞穴裡死去,還是他的骸骨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洗禮,早已與這座山融為了一體,總之他們在山頂上並沒有看到什麼人類遺骨。不過夜晚的視線畢竟受了限制,有些細節的地方無法觀察到,於是他們決定等白天的時候再看看。但是眼下距離日出還有幾個小時,山頂上又冷風又大,必須找一個地方先避避風,他們便從另一個方向從峰頂稍微下去一點,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避風的地方。
從峰頂下去一點,大概在山脖子的位置,他們繞了一圈,居然發現了一個洞穴,幾人頓時喜出望外,跑近一看,原來他們看見的只是一個洞口,往裡幾米的地方已經被巨石和亂碎石給封住了,應該是地震導致的洞頂塌方。但是這已經勉強夠他們避風了,幾人便靠著洞口的石塊坐下來休息。
雖是休息,但幾人並無睡意,都是靠坐在石頭邊上聊天,劉萬勇則一邊說話一邊把身邊的小石塊從石頭縫裡抽出來扔到外面去,抽著抽著竟把原本平衡的石頭堆給弄鬆動了,他身邊的一堆石頭竟坍滑了下來,好在範圍並不大,高度也不高,沒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