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進了教師講課的積極性,也促進了各學派的自由競爭。與此同時,學生聽課也是自由的。他們可以選修課程,可以自由地從一所大學轉入另一所大學,而原來的學習成績依舊有效。這種學習自由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起了一定作用。

其次,大學貫徹了“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改變了過去以博覽群經和熟讀百家為主的要求。教授講課改為主要講授自己學術研究的心得與見解,即自己的獨創思想,在科研中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和自己的研究方法,使學生可以瞭解科學的最新發展,即前沿情況,瞭解各種科學研究的最新手段。同時,學生的學習也改成了以掌握科學原理與科學方法為主,把重點放在獨立鑽研和從事獨創性的探索方面。教學中這一原則得到廣泛採用,傳統的單一的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切磋學術的風氣開始盛行,教師成了教學與科研雙肩挑的學術工作者。隨之各種實驗室應運而生。征服普魯土的勝利者拿破崙把法國高等學府都置於政府官吏控制之下,把科學研究機構集中於巴黎,而使各省趨於貧瘠。德國由於推廣了柏林大學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科學教育與研究在全國各大學中生根開花,並在相互競爭的氣氛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大學擺脫了落後狀態,開始繁榮起來,終於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搖籃,培養了不少人才,對德國的生產力發展,經濟振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再次,大學中哲學院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以前德國大學的哲學院作為新生在其他學院深造補基礎知識的基礎學院,改革以後則成了獨立的專業性學院,哲學受到普遍重視。同時,哲學院帶頭從事科學實踐活動,使哲學產生了許多科學分支,出了一批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與哲學家。這裡要指出的是當時哲學的概念與現在是不同的,哲學家的研究包羅永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在其中。工業革命導致的行業分工對科學技術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體現出來,牛頓在他那個時代仍然可以自稱為哲學家,他出版的數學和物理著作仍然以自然哲學為名稱,但自工業革命以來,哲學開始出現各種分支,出現了以研究自然為主的自然哲學、和研究社會、經濟為主的社會哲學兩大分支,在這個基礎上,物理、化學等學科逐漸分離,經濟學和社會學也開始分家。學術上的專業化源自高等教育的自由化,而高等教育的自由化則源自洪堡的改革。德國的高等教育模式成為世界大學的樣板,它樹立了現代大學的完美典範,人們尊稱它為“現代大學之母”。

英法美各國同樣以其為版本建立自己的大學體系,19世紀世界出現了“德國熱”。各國(尤其是美國)許多有志青年遠涉重洋到德求學,在美國出國留學生中有80%都先後赴德留學。從1814年第一批3名美國學生留德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約有1萬名美國青年到德國求學,僅柏林大學前後接納的美國學生就超過5000人。這些留德學者回國後,大多成為美國名牌大學的教學和科研骨幹,成為傳播德國現代大學思想的主要力量。他們當中有後來成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氫彈之父特勒,計算機之父、匈牙利籍科學家馮•諾依曼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被稱為美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現代大學,該校自任校長吉爾曼任職期間,透過引入德國大學的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使該校成為全美第一所研究型大學,並由此帶動美國—批大學的迅速發展和提升,形成美國高等教育19世紀末的改革浪潮、極大地推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發展,為美國成為世界新的科技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英國詩人坎貝爾於1820年訪問德國後,在倫敦倡導設立了一所新大學,這就是後來成為世界名牌大學的倫敦大學學院,該院完全世俗化,開設多種現代課程,注重教授現代科學技術。1830年,新成立的英國科學促進會發動了一場促使大學進行科學教育的運動。不久,德國著名化學家霍夫曼被英皇家化學學院聘請為首任院長、霍氏將德國大學的研究理念引入英國學界,1860年,一些留學德國的英國學者成立了學術研究機構協會該學會呼籲按照德國模式改革英國大學,重視科學研究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此舉引起英國上層社會的關注。英國著名科學家赫胥黎十分推崇德國大學的辦學模式,認為德國大學才是真正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他曾這樣讚譽德國大學的驚人發展及成就:一個三流的經濟貧困的德國,她的大學一年的研究成果竟會超過英國經費充裕的大學花費十年之久才能取得的研究成果。參照德國模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