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大漢只有一位景桓侯!(2 / 3)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也?三王或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或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將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

經此一事,胡建的聲名大顯。

連天子親簡的監軍御史都敢不告而殺,最後還沒有半點事情……

這樣一個人物,等閒,誰都不願招惹。

偏偏,鄂邑長公主跟上官安就招惹了這位胡建。

——事情……還就是跟那位樊福有關……

“我想起來了!”咬牙之後,鄂邑長公主倒是想起樊福是誰了。

“樊福……就是雋不疑因病被免之後,暫守京兆尹之職的那人……”

雋不疑是始元元年從青州刺史遷為京兆尹的,年紀本就不小了,始元五年時,因為那樁假冒衛太子的案子,又擔驚受怕了一些時日,熬到始元六年,實在是撐不住了,終究是上表請免。京兆尹一職便由其屬吏樊福暫代。

雋不疑未入仕時,便治《春秋》,為郡文學,進退必以禮,名聞州郡。之後更是以臨事不惑而被暴勝之舉薦,徵詣公車,拜為青州刺史,又受其母的影響,為吏嚴而不殘。樊福自然也是同樣正直的品性。

不過,雋不疑素有名望,又因齊王孫謀逆一事有功在身,權貴無可奈何,不敢輕舉妄動,樊福卻沒有這樣的條件。

京兆尹掌治京師,原名內史,孝武皇帝太初元年才更為京兆尹。京師之地,最不缺的就是權貴,正直的官吏……自然更招眼。

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巧,樊福守京兆尹不過月餘,處置的事情幾乎樁樁都跟丁外人有關係。當時,丁外人也是驕恣慣了,被幾個門客半挑唆半慫恿地一說,便派了一個善射的門客,將樊福射殺了。

光天化日地,看到兇手的可不止一個人,丁外人也有些怕了,將那人藏在鄂邑長公主的一處廬舍。京兆尹屬下的吏員見是長公主的廬舍,哪裡還不明白其中的深度,又怎麼敢強行抓捕兇手?

真是無巧不成書,鄂邑長公主的那個廬舍恰好就在京兆尹屬下的渭城縣。

渭城令不是旁人,正是胡建!

胡建也不是剛為渭城令,而是任職多年,將渭城治理得有聲色,也多年沒有那般莽撞行事……也許正是因此,那根筋又被挑動了……

聽說射殺京兆尹的兇手就是藏身在自己治下,胡建親率屬吏兵卒趕了過去,將廬舍一圍,就要抓人。廬舍的人見機不對,立刻派人通知了主人。

鄂邑長公主當了幾年的長公主,被眾人奉承慣了,聽說這事,也沒有細問,只覺得渭城令欺人太甚,竟是帶著丁外人與自家的奴僕門客便趕過去,上官安素來與丁外人交好,又有意結好鄂邑長公主,便也帶了人跟著一起過去看看。到了那裡,見人圍著自己的廬舍,鄂邑長頓時火冒三丈,直接讓人將渭城令屬下的吏卒驅走,其中自然也動了箭啊刀啊的,渭城縣的屬吏本也沒有多少,自然不敵,很快到逃散了。

到這時,鄂邑長公主才有閒情打聽具體情況,聽了前因後果之後,鄂邑長公主自然是對丁外人十分著惱,可是耐不住丁外人一番哭訴哀求,上官安也攛掇著長公主先下手為強。於是,鄂邑長公主派了自家的僕射上書,劾渭城令遊徼傷主家奴。奏書上,朝廷向胡建質詢,胡建若是服個軟,一番訓誡也就了事了,最多也就是失官,但是,胡建是那樣的人嗎?他坦然奏報——遊徼奉公,無不法行為,自然無以坐罪。鄂邑長公主無臺階可下,又被落了面子,大怒不已,使人上書告建侵辱長公主,射甲舍門。知吏賊傷奴,闢報故不窮審。

領尚書事的是霍光,對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自然也知之甚詳,但是,鄂邑長公主共養天子,也不好太傷其體面,加上當時,霍光正為燕王與上官家的事情煩心,便寢其奏,將此事擱置不理。

這也是折衷的辦法。——這種事情,不了了之也就是一種解決方法。

可是,丁外人心虛,見這種情形,更是焦慮不已,最後還是走了上官安的路子,託了上官桀,想盡快了結了此事。

正好,不久,霍光抱恙,上官桀代其主事,便按照上書,下吏捕胡建入獄。胡建見勢不對,便自殺了。

這種結果,吏民都為胡建稱冤,渭城人更是在縣中為胡建立了祠。

……

上官桀此時提起舊事……

“左將軍究竟何意?”鄂邑長公主沉聲冷言。

上官桀微笑:“臣不過隨口一說……不過……大漢只有一位景恆侯……長主以為然否?”

注1:堂皇:大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