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smilekiss的提議,介紹一下大家可能不熟悉的歷史上小人物。
不定期更新,不按出場順序,各位可以回貼說明,對哪些人物感興趣。
——————————————————————
1、長御倚華
正文恰好寫到這位重新出場,就從她開始吧!
這個女子在史書中的記錄只有一句——
《漢書.武五子傳》記“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衛卒。”
長御,亦稱女御長,漢代皇后宮內女官名,宮女之長。
《漢書.武五子傳》如淳注引《漢儀注》雲:“女長御比侍中,皇后見娙娥以下,長御稱謝。”
《漢書.外戚傳》晉灼注引作“有女長御,比侍中(官)”。
《漢儀注》記“有女長御,比侍中。宮長豈此邪?”
《漢舊儀》記“女御長如侍中”、“掖庭令晝漏未盡八刻,廬監以茵次上婕妤以下至*,訪白錄所錄,所推當御見。刻盡,去簪珥,蒙被入禁中,五刻罷,即留。女御長入,扶以出。御幸賜銀鐶,(案:太平御覽服用部引作“宮人御幸賜銀環”。北堂書鈔儀飾部引“環”上有“指”字。)令書得環數,計月日無子,罷廢不得復御。”
侍中,掌侍從左右,無員。
《漢官舊儀》記:“侍中,無員。或列侯、將軍、衛尉、光祿、(將)大夫、〔七〕郎為之,得舉非法,白請及出省戶休沐,往來過直事。”
首先,只有皇后可以有長御,既然與侍中相比,可見能出任此職的肯定是皇后的親信,而且肯定不只一人。
其次,漢代宮人“擇官婢年八歲以上,侍皇后以下,年三十五出嫁。”(《漢舊儀》)
《漢書.外戚傳》注曰“宮人者,省中侍使官婢,名曰宮人。非天子掖庭中也。”
侍奉的宮人與掖庭中的天子後宮是不一樣的,而且,因為是奴婢,她們年紀大了,可以出嫁,卻不能離開皇宮,甚至還要擔當一定的工作,教導新進的宮人、侍奉在宮中的侍中等等。
因為找到更多的資料,我只能將侍奉皇后的長御劃入宮人的範圍,作為官奴婢出身,而不是良家子。
東漢的不好說,但是,西漢的皇后肯定都有長御,而倚華是唯一被正史記下的名字,而這段簡短的記載也著實看不出她為何有此榮幸。
也許可以推測,她並沒有在兵亂死去,而是在事後被調查,因此被記錄下了她在巫蠱之禍中的作為。
2、冒充前太子的成方遂或者張延年。
在《漢書.昭帝紀》中,他被記為張延年。
在《漢書.雋疏傳》中,他被記為成方遂,
這個人的情況很清楚,卻也很多不解之迷。
劉據兵敗後,“諸太子賓客嚐出入宮門,皆坐誅;其隨太子發兵,以反法族”,那個說他長得像衛太子的太子舍人是誰?如何逃過那場變亂?
或者,更該探討的是,長得像一個起兵失敗後自殺的太子,對一個平民來說,會想到冒充太子以得富貴嗎?
究竟是相像到何種程度,才能讓滿朝二千石以上的官吏連質疑都沒有,只是沉默?
或許,巫蠱之禍後,朝中原有的高官的確不多,但是,尚有上官桀、桑弘羊、甚至是張安世等等一眾人,而且,劉據曾經數次在劉徹出巡時,主持京中事務,並不是純粹的養在深宮的儲君,更何況,他還有一個位於城外的博望苑。
在文中,我選擇最簡單的解釋,但是,在這個人、這件事上,仍然有太多讓我無法想通的疑問了。
3、陰謀中的郭穰
(本來是計劃寫周陽氏,但是,夏日的柳樹~點了郭穰,今天就來說說這位小人物。)
《漢書》中郭穰出場兩次。
第一次是在《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中——
其明年(徵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氂許諾。昌邑王者,貳師將軍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時,治巫蠱獄急,內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數有譴,使巫祠社,祝詛主上,有惡言,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有司奏請案驗,罪至大逆不道。有詔載屈氂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貳師將軍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