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手刃仇家,李廣利一把火將鬱成燒個灰飛煙滅,從此鬱成在西域的版塊上完全消失。
漢軍與大宛打了場硬仗,成千上萬的漢軍從四面八方攻打大宛,每天從早到晚將城門撞得轟隆響。漢軍強攻,大宛死守,誰也不肯讓步,陷入了艱難的拉鋸戰。
幸而漢武帝在發兵前,得到了相當有用的情報,張騫出使西域記錄下了當地各國的風土人情,其中自然包括大宛。大宛城內沒有水源,都是從城外飲水食用,有人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並且彙報給漢武帝,漢武帝沒有忽視,派了幾名水利專家隨軍,結果就是這個細節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大宛久攻不下,李廣利不得不放棄血洗大宛的念頭,將那幾名水利專家送到了前線。行軍打仗糧草和水源最為重要,對於困在城裡的人來說,缺水可是要命的事。儘管大宛費盡心思掩藏城外的河流入口,仍是被專家們發現了端倪,從而切斷了大宛的水源。
終於,大宛的王公貴族撐不住了,他們不甘心落敗,但眼看敗局已定,還是保住性命要緊。其實這場戰爭的源頭只是一匹汗血寶馬,當初國王要是答應了,哪來今日的大災難。兩國交戰屍橫遍野,要是大宛也被屠城真是得不償失。
大宛王室中人秘密地求見李廣利,願意向大漢進貢幾匹汗血寶馬,李廣利對此嗤之以鼻,他堅決要求處死大宛和鬱成的國王,否則就一定要消滅大宛。
到了這種時候,誰還在乎兩位國王的死活,要不是他們斬盡殺絕,漢武帝也不至於發動戰爭。王公貴族們達成了一致,將他們送到了李廣利面前。
李廣利報了仇,依照漢武帝的授意,任命那位主動投誠的大宛貴族做新國王,大宛正式成為了大漢的附屬國。接下來,李廣利又挑選了三十匹汗血寶馬以及上千匹良駒,風光無比地回到了大漢。
耗時四載,兩次西征,大漢收服了大宛,同時國力也損失不少,只能休養生息。所以現在的局勢對劉燁來說,指望大漢近期內發動戰爭是不現實的,阻止匈奴擴張得靠維持西域諸國的平衡關係,而這種微妙的關係維持起來並不容易。
劉燁知道自己任務艱鉅,雖然她在明爭暗鬥中活了下來,但不代表眼前這條路就是光明平坦的。大宛國內有人要行刺她,十有八九是殘留下來的舊勢力,他們為了活命表面上屈從大漢,骨子裡卻不服氣,伺機而動,非要將大宛攪得天翻地覆。
他們要找個犧牲品,足以挑起爭端的重要人物,身為大漢公主的烏孫右夫人無疑是最佳選擇。趁亂爭取對自己有好處的利益,這些人實在是自私自利。
劉燁還不清楚對方的來頭,但她知道自己不會讓對方如願。想對付她,得看他們有沒有這個本事。
第十三章 特殊的習俗
大宛現任國王與王后育有一子一女,對於一個國家的君王來說,他的子女實在是太少。當初,包括他在內的王室成員都沒想到前任國王會被斬首,所以他也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登上王位。
國王夫妻的感情很好,再說年紀也大了,先王留下來的那些妃嬪無福消受,一個個都成了擺設。繼承人雖少,但也不至於後繼無人,子女單薄的問題也就不煩神了。
大漢兩次西征之後,在西域的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些小國家對大漢充滿了敬畏之情,別說是公主來了,哪怕是個大漢特使也能指揮他們的國王忙東忙西。
大宛雖是西域的強國,但也是大漢的附屬國,現任國王託了大漢的福坐上王位,如今解憂公主駕到,他又豈敢怠慢。得知公主被人偷窺,加派了數百名侍衛不說,還要日夜保護,生怕出了絲毫紕漏。
不僅如此,王后幾乎一日三餐都要邀請劉燁,變著花樣準備可口的飯菜,務必要討得她的歡心。劉燁在大宛的待遇與烏孫相比可謂天壤之別,這恐怕是軍須靡和須其格始料未及的。
王后多番示好,大宛公主也不示弱,這天她一早就差人給劉燁送來請柬,請她到公主府參加晚宴。同為公主,劉燁自然不能忽視了人家,當即應允並送上回禮。
寢宮周圍時刻保持數百侍衛看守,刺客就算長出翅膀也飛不進來,更別提接近劉燁。劉燁心想刺客即使有膽量送死,也不會笨到無功而返白搭上一條命,最近幾天恐怕不會露面,除非有合適的機會。
不知道為什麼,劉燁倒想給刺客製造點機會,她來到西域一年多,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多少次死裡逃生,她早已將生死看淡。她不怕刺客,她有命活到現在,就不擔心能否活著離開大宛。
出乎劉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