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部分(2 / 4)

小說:草清 作者:溫暖寒冬

們估計都有封了東院的心。

汪士慎覺得不太現實,就只想著眼於這件案子上,朱一貴卻道:“我有三計!”

“第一計,也是前提,找不要命的報紙,把此事的勢頭造起來。讓天下人看清官府的醜態。”

“第二計,天廟不能置身事外,得由彭祭祀入手。把整個天廟拉進來,逼迫官府求變!官府一力提防天廟涉政,要壓下天廟,官府就得讓步,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第三計,官府不是構陷民人賣國麼?我們彈劾官府賣國!商部、工部和計司跟滿清來往可不是一般的密切,諸多放不上臺面的交易,我們抖落出來,全天下人都會佔在我們一邊……”

朱一貴話還沒說完,汪士慎就皺眉止住:“你的意思。是不計後果,把此事鬧得越大越好?天廟涉政,官府與我們東院生死相爭,到時一國要亂到什麼地步?”

朱一貴嘆道:“社首,這是爭權啊,哪能這般計較?”

汪士慎斂容搖頭:“爭也要循正道而爭。官府把民人當爭利的籌碼,我們難道也要把民人當爭權的籌碼?再說你這般爭,是奔著砸臺子去的!朱賢弟,你是幹才,但我們爭是為了創下新的經制,而不是掀了桌子。”

如往常一樣,汪士慎苦口婆心地勸誡著,朱一貴垂下眼簾,靜靜受教,末了再恭恭敬敬地問:“依社首看,我們該當如何?”

汪士慎沉吟片刻再道:“第一步自是要找報紙,將此事公諸於世。這一案也是由官府黨爭而起,我們可由兩派嫌怨入手,看是否能由谷城縣入手,再爭取湖北法院秉公處置。總之關鍵是先救下無辜民人,再說其他。”

朱一貴不甘地道:“若是三面都不見效呢?”

汪士慎決然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到時就把我的脖子送到刀下,看官府有沒有膽量把瞎子我跟那些民人一同斬了!”

朱一貴似乎稍稍滿意,點頭道:“社首熟悉報界,小弟就負責聯絡谷城縣和府省法院。”

商量妥當,朱一貴出了房間,臉上恭謹之色消失,代之的是不屑,還低低自語道:“爭權就是生死鬥,哪能還懷婦人之心,你汪瞎子真是愧為鰲頭人物……”

不滿歸不滿,朱一貴在東院乃至國中的名望都是依附汪瞎子而來,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汪瞎子的伴當”因此他不敢太過違背汪士慎的原則,接下來幾日,就勤勤懇懇在谷城縣和襄陽府之間來回。

“你們何苦為陳侍中火中取栗?把我們東院擋開後,他依舊得拿掉你們。薛次輔能救你們嗎?他怕是也要隔岸觀火,把你們丟出來,當作安撫我們東院的卒子。好好想想,你們就該跳出這個棋局,跟我們東院走到一起……”

朱一貴對谷城知縣江明和典史崔至勇的勸說不可謂不犀利,兩人明顯都有過掙扎,但最終還是決然搖頭,說此案自有章程,他們也是秉公辦事。

接著朱一貴找到谷城通判,乃至襄陽巡按。法院跟地方是兩套體系,互不相礙,此案關鍵更在法院。汪士慎認為法院應該自有立場,有可能說動,朱一貴卻覺得法院和地方的根子眼下都在朝堂,雖有隔閡,其實還是一丘之貉,而且此事涉及訴律之權,更是直接針對法院,絕無可能支援東院。

果如朱一貴所料,從通判到巡按,都以冷臉相對。

朱一貴兩手空空回了谷城,汪士慎這邊居然也沒什麼進展,非但《越秀時報》、《江南時報》、《士林》和《中流》等國內大報沒來,甚至連國中那份“小報中的大報,大報中的小報”。歷來對國政冷嘲熱諷的《正統》都沒派人來,湖北地方的報紙更是無人響應。反而主動跑來了幾家以宮闈秘事和志怪小說聞名的小報,汪士慎可不敢用他們。

報紙沒人來,湖北東院的院事也被巡撫楊燁暗中勸走了一大半。河西慘案的火頭如風中殘燭,像是隨時就要熄滅。

“稍等,不是等政事堂的堂差……”

見汪士慎還穩得住,朱一貴很訝異,汪士慎是這麼回答的。所謂堂差,就是政事堂派出的視事專員,英華如今沒欽差了。大家習慣地把政事堂派出來的視事專員叫堂差。

汪士慎神色複雜地道:“是等大皇子。”

楞了片刻,朱一貴大致明白,為何地方和法院都沒說動,原來是未來的太子要來辦這一案。太子會是什麼看法,會怎麼處置,又是按著什麼章程來處置,大家心裡都沒底,所以就把案子凍在這裡。鎮之以靜。

汪士慎嘆道:“本朝最不該有的,就是衙門裡的青天大老爺,或者是明察秋毫的皇太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