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分個“狗官”、“奸臣”、“聖上”。而在英華,那就得分仔細了,每個稱呼所指的物件都是絕不含糊,一清二楚。
英華一國,“朝廷”現在指的是政事堂、樞密院、計司和法司幾部分,而主管內政的政事堂,則被稱呼為“朝堂”。“官府”,指的是縣府省這幾級地方,“皇上”,僅僅限於皇帝本身,或者加上中廷內廷。“鄉院”、“縣院”和正在搭建的“省院”又是一套架子,各不相干。而東西兩院更要分清楚,因為兩院的院事“選途”不同。
因此英華報紙在談論“官府”時,北面滿清專門分析英華輿情的官員下意識地跟“朝廷”和“皇上”混淆,對內容自然看得一頭霧水。凡是就官府事吵嚷的,一概當作英華內亂,拍案大喜。壓根就不明白,那不過是在追責地方官員,討論地方政務。
那麼英華的官府,也就是地方政f,為什麼難以管制江南?
因為英華的地方政f是打碎了明清那一套儒法官僚體系,為服務和引領近現代社會而全新重組的,本身就還處於展階段。在聖道五年時,還有太多問題沒有解決。
這是一篇極大的文章,從英華立國到現在,歷十年演變才大致成型,可見其間的曲折與艱辛。
地方政f的重組新建,核心就是地方財稅權的層級劃分。英華推行官府下鄉後,先確立的是縣級財政,將農稅、城鎮屋稅和中小規模工商稅給了縣級地方。可隨著英華連奪雲貴和福建,加上工商興盛,以縣為主導的地方財政就顯得太過瑣碎,難以統籌管理,也出過不少監管問題。
江南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