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表明了支援到態度。
嘛含是個老油條,國王的意見當然是必須要支援的。他也表示贊同。大家也提不出什麼更好地意見,乾脆同意了諸葛均的意見。這樣,國號就定下來了。
諸葛均決定在適當地時候搞個儀式。他先將這件事告訴了曹植,讓他寫信給曹操,讓朝廷冊封一下。
雖然在別人看來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諸葛均心裡卻是樹立了一個光輝的目標,成為他以及大唐人的燈塔。
曹植寫完了信,交給手下讓他們快馬送到許昌,諸葛均說到:“你這樣太慢了,我有更快的法子。”
曹植有些不信,說到:“我的馬雖然不是汗血寶馬,也是百裡挑一的好馬,你再快還能快到那裡去?”
諸葛均還沒說話,曹靜就嘻嘻笑了起來,說到:“你的馬再快,比得上鳥兒飛得快嗎?”
她招手叫過一個通訊兵,那個通訊兵手裡提了個籠子,從裡面掏出一隻信鴿,將信件綁在信鴿的腿上,放了出去。
那信鴿片刻之間就消失在天際。
曹植驚奇地說到:“這樣也行?”
人們利用信鴿是因為鴿子有天生的歸巢的本能,無論是阻隔千山萬水還是崇山峻嶺,它們都要回到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因為它們的戀家和歸巢性被人們所發現,而培育,發展,利用來傳遞緊要資訊。包括航海通訊、商業通訊、新聞通訊、軍事通訊,民間通訊等。
古羅馬人很早就已經知道鴿子具有歸巢的本能。在體育競賽過程中或結束時,通常放飛鴿子以示慶典和宣佈勝利。古埃及的漁民,每次出海捕魚多帶有鴿子,以便傳遞求救訊號和漁汛訊息。
奧維德(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在一本著作中記述了一個叫陶羅斯瑟內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