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閉目養神
心之神發於目,腎之精發於耳。《道德經》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謂淆亂其耳目,即耗敝其精神。試於觀劇時驗之,靜默安坐,暢領聲色之樂,非不甚適,至歌闌舞罷,未有不身疲力倦者,可恍悟此理。
眼目是擾亂心神的大礙。《道德經》記載說:眼睛所見的色彩讓人成為盲人,耳朵聽見的聲音令人成為聾者。乍一看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迷惑,認為能看得見東西的人,能聽見聲音的人,怎麼是盲人、聾人呢?其實,這是一句養生箴言。在老子看來,能看見東西的人,往往由於太過於相信眼睛,而背離了事物真正的本質;能聽見聲音的人,往往因太過於相信耳朵而錯過了最美妙的聲音,而且無論是眼睛看到的美景,還是耳中能聽到的美妙聲音,都是擾亂心神的重要障礙,不利於守靜固元。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也是有道理的。大腦是人體活動的總司令,每日透過眼睛、耳朵接受大量的資訊,進而分析指派身體活動,難免疲勞。如果斷絕了大腦獲取資訊的渠道,閉目塞聽,靜坐養神,則大腦不會疲倦,神凝而心境,便進入了養生的最佳境界。
養生課堂
《黃帝內經》中記載說“神宜靜”,而且“神”有任萬物而理萬機的作用,常處於易動而難靜的狀態,因此,要做到心神寧靜是非常不容易的。不過,從思想上認清心神寧靜的意義,克服掉種種干擾,“靜神”似乎也並不是難以達到的境界。
◇抑目靜耳 眼睛、耳朵是心神接受外界資訊的重要器官,也是擾亂心神的重要障礙。一般說來,目馳耳躁則神氣煩勞而心憂不寧;相反,耳靜目清則神氣內守而心不勞,耗傷神氣,而抑目靜耳,即是使耳靜目清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同時閉目塞聽,那麼閉目也好。
◇凝神斂思 凝神斂思是保持思想清靜的良方,是養靜的重要方法。
◇練靜功 養生學中將靜坐、吐納、調息、服氣等一系列活動稱為靜功,它是使心神寧靜、調理氣息的重要鍛鍊方法。常練靜功,有清靜神氣的作用。
2。老人養生切忌“久”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內經》五勞所傷之說也。老年惟久坐久臥不能免,須以導引諸法,隨其坐臥行之導引有睡功、坐功,見本卷末。使血脈流通,庶無此患。
男女之慾,乃陰陽自然之道。《易·大傳》曰:天地絪縕,男女構精是也。然《傳》引損卦爻辭以為言,損乃損剛益柔之象,故自然之中,非無損焉。老年斷欲,亦盛衰自然之道,“損”之爻辭曰:窒慾是也,若猶未也。自然反成勉強,則損之又損,必至損年。
中醫素有“五勞所傷”之說,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而老人身體衰弱,長時間的坐、臥不可避免,於是曹老先生建議,老人應用“導引諸法”,即坐有坐姿,臥有臥禮,而且還應遵循一定的方法,保證血脈流通順暢,以避免五勞所傷。
第七章 防疾:預防疾病從小事做起(2)
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五老所傷”是過度保持同一姿勢,或過度使用身體同一部位的傷害。身體健康是各項機能保持平衡的結果,過度使用某一機能,則打破了身體平衡,導致身體的傷害。長時間使用視力、長時間臥床、長時間保持坐姿、長時間站立,或者長時間行走,都容易造成身體損傷。不過,只要生活中稍加註意,即可避免這些傷害。
另外,老年夫妻生活也應遵從自然之道,不必刻意勉強或禁止。
養生課堂
“五勞”之所以產生傷害,主要是與五臟有關。中醫認為,心主血,肺主氣,脾主肌肉,腎主骨,肝主筋,而不同的“久”,對此五臟器的傷害不同。
◇用眼過度,必然出現頭暈目眩、雙目乾澀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用心過度,傷及血脈的緣故。因此預防時,應避免長時間用眼;每當視物1小時左右時,則應透過閉目、看遠處風景、做眼操等方式,讓眼休息數分鐘。
◇長時間的臥床後,定然會覺得渾身乏力,中醫認為這是久臥傷氣的表現,應透過養成按時入睡、起床,偶爾做運動等方式,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中醫認為,久坐後可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進而體重會下降,這是指長期保持同一個坐姿的情況。如果沒有保持同一坐姿,則完全會導致相反的效果,如腰腹肥胖、腿部血液迴圈不暢、臀部沒有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