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一聲:“氣死我了!”急噴出數口鮮血,就此死去。牛皋見今日終得替嶽大哥報他,欣喜已極,又是一陣大笑,不想他十數日奔波再加上適才這一番大戰,也已疲累至極,大喜之下一口氣接不上來,竟笑死於金兀朮背上。
待得趙瑗與趙仲謀等人趕到,已不見了二人聲息。趙仲謀見牛皋雖死,卻尤自騎坐在金兀朮背上,神情欣喜無限,心道:“牛叔叔能擒得金兀朮告慰嶽叔叔在天之靈,雖死卻也足以無憾了!”眾人默然,似乎都在感念英雄之逝,竟會如此突然,唯有施全、吉青諸將一齊放聲大哭。
趙瑗敬金兀朮也是位英雄人物,當下傳令,命孫驥選一百降兵將金兀朮屍首送回金都會寧府;又命施全、吉青二人將牛皋好生收殮,大軍南歸之日,將其葬於西湖岳飛墳墓之側。趙瑗傳令方畢,忽見一騎由北飛奔而來,馳到近前,翻身下馬,向趙瑗稟報道:“啟稟殿下:嶽雷將軍率承天寨、八字軍兩路軍馬一萬餘人北進破敵,九戰九捷,直打得金人潰不成軍。金主震驚,連夜急調東西二路十餘萬軍馬回兵自救,因此東西韓、劉兩位元帥處形勢頓緩。嶽雷將軍見金人撤軍,當即也收兵南迴,來與殿下匯合。”眾人聞報,盡皆大喜。趙瑗點點頭,讓來人退下,心想:“我只道自己今日以寡敵眾,建立殊勳,已是少有的佳績了,不想嶽雷以一萬之眾,竟也能力克強敵,成此不世之奇功,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啊!”當下命軍士伐木造船,準備南歸。
三日後,船隻齊備,趙瑗正欲率軍渡江南歸,忽見一隊人馬自西面承天寨中而來,約有數萬軍士,迎面擋住南歸大軍,拜伏於趙瑗馬前。趙瑗與趙仲謀等人一看,原來是施全、吉青二將與承天寨下眾岳家軍弟兄。只聽施全說道:“嶽元帥一生精忠報國,功勳卓著,為當世英雄所共仰,不想卻被奸臣誣陷,蒙冤不白,含恨而終。我等素聞殿下英明,肯請殿下千萬為我家元帥申冤!”身後吉青與眾軍士們一齊叫道:“肯請殿下申冤!肯請殿下申冤!”
趙瑗仰天不語,回想起岳飛一生的功績,卻也不禁為英雄早逝、含冤不白而慨嘆,尋思:“岳飛之忠義人所共鑑,我若能為其申冤,又何勞你等多語?只是我現今初登太子之位,勢單力薄、立足未穩,尚不足與秦檜、張俊、万俟卨等奸臣相抗,替岳飛洗雪陳冤一事,實是有心無力,但此事又當如何說與眾人知曉?”眼見身前承天寨下眾軍士大戰之後人人帶傷,卻絲毫不以自身傷痛為憂,拜伏於地,只欲求自己金口一諾,為嶽元帥昭雪陳冤,一時少年意氣徒生,伸手從箭壺中取出一支長箭,催馬上前兩步,向眾人大聲說道:“岳飛元帥一生精忠報國、天人共鑑,便算今日無你等相求,本王他日也定要為之申冤。我趙瑗今日折箭為誓,待本王登基之後,必為岳飛一案平反昭雪,千秋青史之下,還嶽元帥一個精忠報國之名!”言罷,將手中箭桿折為兩斷。眾人大喜,連呼道:“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趙仲謀不禁心想:“嶽叔叔一案既得殿下金口承諾,秦檜、張俊、万俟卨、羅汝揖四人自也難得善終,我也不須再費心謀劃行刺了,且讓四人多活幾日,待殿下大權在握,為嶽叔叔翻案之時,還須從這些奸佞口中尋出那些莫須有的罪責,究竟從何而來?好教天下百姓完完全全地知曉,這些奸佞小人又是如何迫害這大宋半壁江山的邦國柱石的!”施全、吉青二將隨即引眾軍士趨勢退兩邊,讓出一條十數丈寬的大道,容秀王大軍透過。
不一日,秀王大軍便即渡過了長江,南下還軍吉、衡、潭、鄂諸州。趙仲謀欲與卓清東行,徑來與趙瑗作別。趙瑗心知二人兩情繾綣,置身於大軍之中未免有所不便,當下也不強留,與高彥、徐逍二將一起,將二人送出十里之外,並命虞允文準備船隻,送二人渡過雙柳河。臨行之際,趙仲謀向趙瑗說道:“望殿下善自珍重,萬民之望可全在殿下你一人身上了!”趙瑗點頭答應了,說道:“大哥與卓姐姐幾時若是成婚,千萬叫人捎個信過來,好教小弟與二位大哥也代為歡喜一番。”趙仲謀微紅著臉點點頭,向高彥、徐逍二人道:“望二位將軍善事殿下,成不世之功!”二人一齊答應。五人這才依依作別,各分東西而去。
虞允文將二人送過雙柳河,正欲作別,趙仲謀忽想起一事,說道:“虞兄弟,四川成都武侯祠西側眠龍山上,有一塊石碑,叫做盡瘁碑,碑下埋有一隻鐵匣,匣中所藏,乃是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所寫一部兵書,名為《諸葛兵略》。想當年諸葛武侯東聯北拒,六出七擒,兵威之盛幾無敵手,他所撰寫的兵法,想來對後人用兵,當也深有教益,虞兄弟幾時若得閒暇,可去到成都,將兵法取出,細心研讀,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