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3 / 4)

小說:開天秘史 作者:翱翔1981

老祖各拍五十大板,這才看著法壇下聖人道,“魔族入侵洪荒,我本當與魔祖再論道法,不料天機大變。此劫還需一千五百年後方才能了,你等這便下界去,等讓軒轅定了其他神位,助他再行封神之後,用心修道便可。這都下界去吧。”

老祖說罷徑自消失在了法壇之上。

老祖一走,七位聖人無奈看上幾眼,只好齊齊拜過鴻鈞法壇,請出了上次立神時刻滿三界神祇的紫青神玉,帶上神玉到了下界靈寶的神壇上,只等軒轅再次立神。

話說七位聖人,先後出了紫霄宮,唯有元玄和通天落在後面。這兩人落在後面,卻都不由互相看看,笑著回了洪荒。

卻說老祖親口吩咐此次洪荒立神,讓人皇軒轅自選那四十五位神祇,然後在靈寶的神壇拜過天地即可。

卻說時日如梭,不過幾日功夫,軒轅便擬定了四十五位神祇的名單。這日七位聖人在黃河五轉之地的靈寶和軒轅一起開始了結洪荒立神之事,卻不想此次洪荒立神,軒轅所立的四十五位神祇中,玄天道、人教、闡教、西方教四教總共只得了十六位神祇,其餘神祇卻都封的是截教之人。

連同蚩尤死去後,缺失的六位主神之一的兵神也封了截教的孔宣。

七位聖人不料會是這種結果,除了通天都極為不喜,卻也沒有辦法,老祖吩咐便是天道,他們如何違背的了。這洪荒立神之事,便如此極為不和諧的圓滿了。

時光若白駒過隙,轉眼距離洪荒立神已經過了一千五百年。

這一千五百年間,軒轅黃帝在立神後的第四十五年就在鼎湖乘龍等仙而去。隨後是顓頊大帝。顓頊後又有先後經過帝嚳、唐堯、舜。

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舜是為五帝,五帝侯大禹因治水有功,繼任人皇,稱作夏禹,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從此進入了家天下的諸侯邦國制時代。

第264章 夏商正史

夏朝是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據史書記載,夏朝為大禹之啟在鈞臺(今河南禹州)廢除部落傳統的“禪讓”制、殺死柏益稱王而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部落王朝。

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從此進入了家天下的諸侯邦國制時代。

夏朝共傳13代,16王,約五百年。夏的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為大一統的商朝所代替。

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都失敗了。

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鯀的職位,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氾濫的災害。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禹是來自中原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在成為部落聯盟的“共主”之後,嘗試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奠定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

禹老時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這標誌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應該說是歷史的一個進步。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部分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臺大宴各部落的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堅決不出席鈞臺會。

夏啟大怒,遂調動軍隊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兩軍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族。這次征討使新生的專制政權得到初步鞏固,原始的民主推舉制被強制取代。

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鬥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有窮氏的首領羿乘機奪取了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