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濤說:“想讓我說也行,咱們先簽訂協議,我會把我知道的事情都告訴你。你也別覺得我佔你便宜,咱們先前籤的只是鑑定真偽,而我即將說的,如果能夠證實,那後面代表的財富就不可估計了。”
祝中實笑著說:“博士你不用解釋這麼多,什麼錢買什麼樣訊息,我是知道的。”
說到這,祝中實示意張管家去準備檔案。
簽訂了檔案後,他們又來到放置那幅畫的密室。
孟子濤看了看那幅畫,隨即開口問道:“你們知不知道,在雒陽鏟發明之前,盜墓賊是用什麼工具來探墓的?”
雒陽鏟的發明是在二十世紀初,但盜墓的歷史可有上千年的時間,那在以前的人們是怎麼探測墓穴的,使用的又是什麼工具呢?是不是比沒有雒陽鏟之前困難多了?
祝中實和張管家都表示不清楚。
孟子濤回道:“事實上在古代,盜墓者探測墓穴的工具是鐵錐。鐵錐比洛陽鏟的實際作用還要大,只不過是需要盜墓者擁有豐富的盜掘經驗,才能發揮作用。”
明人王士性在《廣志繹江北四省》中有這樣的說法,“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長十丈者。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王士性在文章中說得很清楚了,“鐵錐入而嗅之”。
古代人的墓穴挖得都很深,一般不會少於10米,甚至挖到地下水層。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贏政的秦陵葬得很深。《史記始皇本紀》記載,其穴“穿三泉,下銅而致槨”,有學者推測深在500米以上,最保守的也認為深及50米。
這麼深的墓穴,用鐵錐打下去探查是最便捷的,透過錐體帶出泥路土的顏色和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