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部分(2 / 4)

小說:撿寶生涯 作者:閒來一看

用途和結構與現代遊標卡尺已經非常相似了,都是用於測量和加工圓柱體和球體以及不規則物體的。

從中不難看出,我國出土的漢代銅卡尺即是原始的遊標卡尺。另外,在國家博物館和京城藝術博物館各收藏一件王莽時代的新莽銅卡尺,它們都有計量刻度和紀年銘文,兩者均比揚州出土的銅卡尺略長一些,卡爪則稍短些,其外形、構造和組合部分基本相同。

所以說,以後如果遇到青銅卡尺,千萬別想當然的以為,這是現代人臆造的,說不定就因此而錯過了一件真品古董。

不過,這種青銅卡尺出土畢竟鳳毛麟角,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見過了,因此,孟子濤對此也比較好奇,向中年人手上的卡尺看了過去。

這時,就聽孫老師有些無奈地說道:“我說老薛,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這種卡尺出土很少,市場上根本沒有賣的,你怎麼就是不聽呢?”

老薛名叫薛維永,是一位資深藏家,主要收藏各種青銅器,特別喜歡收藏一些比較稀有的青銅器,據後來孫老師跟孟子濤說,為了青銅卡尺,他已經花了至少好幾十萬的冤枉錢了。

薛維永笑呵呵地說:“孫老師,這個不一樣,您看看就知道了。”

說到這時,他湊到孫老師跟前,悄悄地說道:“這是我看著從地下挖出來的,肯定沒有問題。”

孫老師暗自搖了搖頭,不想多說什麼,拿過卡尺看了起來,片刻後,他又把卡尺給了孟子濤。

孟子濤拿過一看,卡尺的形制看起來應該沒什麼問題,但一看製作工藝,問題就大了,什麼銅鏽之類的細節根本就不用多瞧。

“老薛,有些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孫老師委婉的把結果說了出來。

薛維永震驚了:“什麼,又錯了?!不應該吧,你看這銅鏽,多自然啊,怎麼可能是假的呢?”

孫老師說:“現在科技發達,各種作假方法層出不窮,你這銅鏽看起來以假亂真也很正常,但別的不說,你這卡尺上的焊接技術就不對,怎麼可能是真的呢?”

薛維永詫異道:“這是銅焊啊,我記得戰國時期就已經發明瞭銅焊,怎麼就不對了?”

我國古代焊接技術約發明於西周晚期,戰國時期得到了較廣的使用。從焊料成分看,大體可區分為鉛錫焊、銅焊、銀焊三種型別。春秋之前主要使用鉛錫焊,戰國早期發明了銅焊,關於銀焊的記載始見於明。

孫老師道:“你說的對,但按實物來說,應該是汞齊焊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你這是高溫點焊。”

薛維永反駁道:“不對吧,汞齊焊的記載很晚,我記得要到明代時期才有相關的記載。”

孫老師說:“有關的記載較晚,但其發明年代是不會太晚的。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廣泛地使用了汞齊法鍍錫,汞齊焊在工藝上與之相差不大。京城軍都山所出青銅罄的焊料較厚,且較平整,使用澆焊或者汞齊焊都是可能的。”

“我認為,釺料也是有問題的。由於漢代關於‘焊’的記載比較簡單,但大致應該延續先前的技術發展。”

孟子濤侃侃而談:“春秋晚期至戰國晚期則是釺焊技術發展的成熟階段。主要體現在釺料的改進。其中晉國趙卿墓和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器所採用的釺料已經是鉛錫合金了。其中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盤在製造時就大量使用了釺焊技術,釺料為鉛錫合金。我認為到了東漢時期,釺料的變化應該不大。”

看到薛維永想反駁又找不到理由,孫老師接著說道:“好吧,咱們就不說這個焊點的事情了,來說說這銅鏽。你說東西是你親眼看到出土的,那我問你,其它出土的東西也是漢代的吧?”

“對,是漢代的。”薛維永點了點頭,隱隱覺得有些不對。

“相信你應該也有所察覺了吧,漢代到現在,無論是幹坑還是溼坑,你覺得會是這樣的鏽色嗎?明顯不對呀。”

孫老師接著說道:“可以用強光手電照射青銅器表面,是否有顏色空格。或者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將銅器表面的銅鏽取下一塊,觀察銅鏽下面露出的顏色。”

這麼做是因為,偽鏽下面露出的是銅色,古銅鏽下面則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銀白色的氧化膜。雖然這件青銅卡尺的銅鏽做的很逼真,但氧化膜還是很不自然,肯定達不到漢代流到今天的表現。

薛維永在青銅器鑑定方面的經驗其實也挺豐富的,先前只是因為燈下黑,沒有往這方面想,現在一經提醒,就看出了問題。

“我說老薛,你難道就不能吸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