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上, 殷憐大致陳述了一下自己在七夕晚上的遭遇和見聞,然後表示自己見到的事和之前報紙上所宣揚的完全不同, 問是否需要幫忙澄清。
特務局的官員聽了,問了幾句當時現場的情景,殷憐便說自己的護衛有幾分醫學方面的常識,基本可以判斷老人是中風亡故,並未受到任何虐待。
……這其實只是一種試探。不管真相是什麼, 如果外面的輿論趨勢就是指責特務局,而且比起已經說出口的那一小部分, 京中更多的其實是敢怒不敢言, 在心中暗暗記恨的大部分。這一是因為特務局名聲一向不怎麼樣, 過往作風也確實酷烈。第二就是其中有人在帶節奏。
趨勢如此, 殷憐是不可能與大潮流作對的。在這種時候為特務局澄清,那簡直是自找死路。
但她知道對方不會接受她提供的這份“幫助”。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官員謝絕了她的提議, 向她表示了感謝, 但是與此同時, 卻表示特務局有自己的工作安排。
殷憐心裡就有數了。
特務局顧名思義就是特殊事務局,但是特務這個詞在現代各種如雷貫耳, 令人聽到就對其產生特殊的反感,本身是帶有多年抗戰電影渲染的成效的。但是夏國此時的特務局還是國家統治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凡花一點功夫在宣傳輿論上去, 就不可能變成現在這種能止小兒夜啼的名聲。
加上李來希名下的特務局, 其實比起底層官員來的作風反而還算不錯——買車的時候結賬爽快, 由於本身俸祿不低,平時也不會做在街頭小攤吃拿卡要的事情,至於大酒樓或者像殷憐這樣的工坊願意自己給個折扣,那也算正常的人情往來,並不算十分過分。
他們的手段酷烈,主要還是針對政敵和其它軍閥的特務的,不關老百姓多少事。但是即使如此,特務局的名氣還是在百姓中也廣泛流傳,原因是什麼?
殷憐先前便懷疑這是他們刻意放任的結果,這時候卻是越發確定了。
若是現在的國安機關,肯定不會這麼做。但是配上此時夏國的國情,特務局選擇這麼做的理由就很明顯了——為了震懾。所以李來希選擇約束手下,比其它朝廷的機構更加不擾民的原因也很明白了。
他需要對於治下民眾產生一種有距離的震懾,卻不能與之產生實際的利益衝突。
意識到這一點,殷憐對於李來希產生了更深的好奇。
他與“灰色面具”之中的那位反派魔王的差距太大了。
不如說,雖然方法很不仁慈,但李來希確實在以自己的方式,在維持這個腐朽的,垂暮的帝國的政權與存在。
比起傳說中的魔王,他更像是一個普通的,矛盾的,受身份立場和出身背景所困的傳統舊派官員。只是比起此時夏國官場裡一般的貪腐人士,他更有自制力也更有能力罷了。
從傳說人物變成一個現實世界的普通人傑,這非但沒讓殷憐感到失望,反而讓殷憐對這個“壞人”起了一點點敬仰之心——能夠為了大局揹負不必要揹負的惡名,李來希的作為幾乎讓殷憐覺得他是一位有犧牲精神的高尚人士了,哪怕他為之努力的方向明顯地是與時代潮流相違背的。
其實能遇見李來希的機會並不少——這時候夏國的京城其實還比較狹小,雖然外圍一直在向外擴建,但是跟後世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是不好相比的。不過即使如此,殷憐“偶遇”李來希的機會還是遠遠高於城裡任何兩個沒有默契的陌生人,不是他們之間有什麼緣分,殷憐懷疑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她社交往來的人群裡,本身就存在許多李來希的“工作物件”。
當然,這一點只是殷憐的猜測,她不會也不想去證實。
與後勤官員的這一頓飯讓殷憐試探出了不少重要的訊息。這些訊息放在普通不敏銳的人手裡可能沒有任何用處,甚至根本察覺不到異常,殷憐卻從中獲取到了不少很有用的情報。
結合這些情報,殷憐和先前得到的一些資訊相結合,猜出了一個自己都覺得有點微妙的可能性。
七夕當天的時候,城內外都在放煙火。煙火這東西按照一般情況來說,皇宮裡那位是每到節日都必不會錯過的,即使年年都有發生那麼一兩場火災,導致宮中的宮殿都重建了好幾處。
不過殷憐之前看煙火的時候就發現了,七夕的煙火在視覺上就不夠顯眼,過於暗淡。她當時以為是技術的問題,後來聽人議論說是近幾年的煙火越來越不好看,就又猜可能是製作方偷工減料了的問題。
但是在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