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每天都有大量技術誕生並且被淘汰的工業革命時代,每一樣技術在什麼時間點出現是有命定的時間表的,早或者晚都難以得到期待的回報。別看殷憐拿著個設計圖,她也就能根據此時的技術背景修改和挑選一些本身水平接近的技術,遇到一些技術水準不匹配的,還得進行降維調整,使之更適用於這個時代。
在有充足的技術儲備的情況,是否能夠強推技術進展?當然是可以的,但是那必須有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相當於殷憐在攀升一株巨大的科技樹,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資金和人力,就算殷憐不試圖攀爬它,隨著時間的進展它也會緩慢而理所當然地解鎖進度,但如果自然解鎖的速度是0.1/天,殷憐嘗試去主導的話就能加速到1/天,但即使如此,人力物力卻依舊不能節省,只是從整個時代自然投入的人力物力變成殷憐自己需要去投入的人力物力。
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殷憐開著偌大的金手指,都能意識到不可行,沈律作出這樣的判斷自然也不讓人意外——此時此刻,還遠沒有到適合汽車進入時代的時候,這時候的蒸汽車,也僅僅只是先行的技術探索而已。
兩人之後商議了一下腳踏車的定價問題和銷售方案。沈律其實一直覺得殷憐有些低估了三輪車的價值,不過因為殷憐使用的一些製造技術比較先進,導致實際的成本要大大低於外頭的猜測,沈律當時也沒有定價定得太過誇張。
即使如此,那價格也是相當驚人的。
殷憐目前已經擴大了工坊規模,但是技術如此,五家工坊幾百個工人協力,每天也就能產出十輛左右的腳踏三輪,這還是使用了大量殷憐特製的機床的情況。
不過產量小不是問題,因為這車本身買得起的人也少。當然,沒少到產出的這種程度,放眼全國還是供不應求的。
不過兩百八十銀元一輛的貨車,對於7億人口的夏國來說,市場還是受到了極大的侷限的,所以除了三輪貨車,殷憐也開始嘗試開發不同的市場。
腳踏車和豪華人力三輪就是她新開發出來的車型。腳踏車就不用多說了,豪華人力三輪看上去有點像是最早起版本小轎車,比小轎車稍微纖細精巧了一些,還少了個發動機,但是大體上外形是相似的,結構完整,該有的功用都有,外形也夠唬人,看上去至少比轎子經用得多。
不過考慮到材料的獲取與車輛的實用性,殷憐還是做了不少的調整的,讓它的造型更適應時代審美,只加入了部分“創新”,介於馬車,汽車和轎子之間,還加上了不少傳統風格的裝飾。
木質的車身,外層加了薄鐵殼,玻璃車窗內部比起普通的開放式貨運三輪,甚至還配置了懸掛和更換窗簾的裝置。按照殷憐的計劃,車輛可以製造成兩客座,四客座,六客座和八客座,適應不同的需求,根據車座的數量不同,融入協力車的結構,適配一到四人共同駕駛的情況。
這麼做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鏈條和剎車系統的質量和效率,殷憐拿到的圖紙裡沒有相關的設計,所以這部分是由她完全自己重新設計選材和反覆試驗完成的——雖然比起路東瓷或者殷長生設計的東西有點過於低階了,但好歹也加深了她對於基礎物理的理解和運用,她還蠻有成就感的。
反而是比較複雜的轉向系統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現有圖紙可以作為參考,所以設計起來只需要稍微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活用,並沒有花費殷憐太多時間。
但是對於沈律來說,這樣的商品就讓人驚愕了。
單駕駛位的三輪轎車只要是會駕駛貨車的車伕就都能夠輕鬆駕馭,就算原來不會的,曬微學習個小半個時辰也能快速上手。雙人以上駕駛要稍微複雜一些,進行一定程度的練習和默契培養,但是難度也不算太高。
沈律對於這個新設計出來的車型感到很驚喜。殷憐覺得這兩款車型雖然都能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其實應該是腳踏車的市場更為廣闊,前途更為光明,不過沈律卻對腳踏車的推廣較為不樂觀,更為青睞後者。
不過即使如此,他還是很快就想出了多個巧妙的推廣方案,最後也擬定了兩種車大致的價位,腳踏車被初步定價為180銀元,人力小轎車則按照規格不同被定價在980到1280銀元之間。
1280銀元足夠在京城的繁華地區買個小宅院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也算是“天價豪車”了。
沈律壯志滿滿,在之後果然開始向幾位最為豪闊的客戶熱情推薦起了這款新車,而且一下子抓住了對方的心。殷憐在他的提議和援助下對於“人力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