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娘?”姚萱看著手裡的帖子,微微蹙起了眉頭。
對於武爵府的人和事,姚萱實在是沒什麼耐心,不過出於禮貌,她還是開啟武三孃的帖子看了看,然後有些驚訝的咦了一聲。
“姑娘,可是出了什麼事?”信是二同轉交給姚萱的,她見自家姑娘露出了訝色,忙緊張的詢問了一聲。
“哦,沒什麼,是武三娘她要嫁人了。”姚萱好奇的又把帖子看了兩遍,才敢確信武三娘是真的跟一個外地鄉紳之子定了親,“嫁這麼遠,還是鄉紳門戶?”
並且等過了年開春之後就會嫁出去了,那時她也才剛剛十六歲而已。
這麼急匆匆的,與其說是嫁人,倒更像是被打發出去的,可看武三娘帖子裡透出來的意思又不像……難道這婚事真是她自己心甘情願挑的?
“那姑娘,武家三姑娘給你下的這個帖子是?”二同見自己家姑娘對這事似乎有些興趣,便也好奇的問道。
“只是確定了婚期,告訴我一聲而已。”姚萱合上帖子,轉手遞給了二同,“先記下來,然後找人瞭解一下武家的近況,回來告訴我。”
“是。”二同雙手接過帖子後,應了一聲就先去辦事了。
出於要壓制武家的目的,候府這邊一直是注意著武家的情況的,所以二同出去問過之後,很快就給姚萱帶回了答案。
原來,武家本是靠著和三皇子,也就是勇義郡王拐彎兒的姻親關係,以及武二郎已逝父親的關係閘道器照,這才在京中混出了幾分模樣。
而自打武二郎進京之後,他父親留下的關係自然就都轉向了他,並在他的影響下轉而壓制起了武家。
至於勇義郡王那邊,自皇太孫遇刺之後,也都被正隆帝給看嚴了起來,正是小心謹慎度日的時候,自然不會為了小小的武家出頭了。
於是乎,武家這段時間以來,日子過得實在憋屈,然後在侯府和武二郎兩邊都討不到好的情況下,老夫人就把目光落在了武三孃的身上,想把她嫁進有權有勢的人家,也不管對方是個跟人打架打破頭,被打傻了的紈絝子弟,就為好能回頭幫扶孃家。
對此,武三孃的父母都沒有異議,他們託勇義郡王的關係,讓武三娘能進到皇太孫的候選名單裡,為的也是提高她的身價,好能嫁個好婆家。
最後,還是武三孃的嫂子心善,替武三娘另尋了一戶跟自己有些親戚關係的鄉紳之家,又仗著自己是勇義郡王妃的族侄女,把這個婚事給定了下來。
“她還算是個知道好賴的。”姚萱聽二同說完之後,微微搖頭的笑著說道,“既如此,她的婚事,就讓府裡按正常的往來走吧,等到添妝的時候,再從我這裡選幾樣能唬人東西添進去,算是給她長臉的。”
雖然不喜歡武三孃的人品和性格,能看到她小小年紀,能敢於為自己的未來做選擇,姚萱也就不介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上那麼一把,當然了,最主要的是能給武爵家添添堵。
而在武爵府裡面,武三娘自從知道祖母和爹孃想把她嫁給大官家的傻兒子,以換取其對家族的幫助時,她心裡也就徹底不把她們當親人了。
尤其家裡的情況已經一日不如一日,還有她那個堂哥武二郎在一旁虎視眈眈的,以後不定會怎麼對付自家呢,她按嫂子的幫助嫁得遠些,說不定還能免了日後家裡的牽連!
當然了,如果家裡沒事的話自然是最好的,她還能有個孃家做依靠,日子只會過的更好。
能接到姚萱的回帖,雖然只是丫鬟代筆的禮貌賀言,但對武三娘來說依然是頗為驚喜的。
心想著正該趁此機會保留好這條人情往來,武三娘高興的備起嫁來。
就在姚萱瞭解武三孃的情況,命丫鬟給她回了帖子的時候,另一對兒堂姐弟也正在說起武家之事。
“真是越來越不像個樣子了,為了那麼點兒權勢關係,嫡親的女兒都能往那樣的人家裡嫁。”武二郎坐在椅子上,氣惱的捏緊了扶手,為自己有這樣的本家人而感到鬱憤,“那個紈絝子弟就是傻了,也常以虐打別人為樂,這長安城裡的人家就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他們真是連最後的這點臉皮都不要了!”
“好了,你就消消氣吧,不是早就知道他們是什麼人嗎?”武氏看著氣紅了臉的堂弟,知道他是在難過自己祖父和父親的名聲,被那一家子人所拖累敗壞。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他們早就和那家人拉開了距離。
如今,雖然不能夠完全撇清,但好在別人說武家時,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