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知遇之情。
成為了皇帝不忍犧牲的一個臣子,此生似乎也沒有遺憾了——似乎,也是一種解脫,是也不是?面前,卻突然閃過一個人的面影——沒有再見他,也算是一種遺憾吧……
不管怎樣,千百年之後,總有人會將我的名字記起。千百年後,總有人會給我一個公正的評價……
而且,我還有穿回來的希望!
站了起來,我走向邊上,走向一個禁衛軍:“這位……兄弟,請借你的刀,給我一用。”
那禁衛軍呆了一呆,片刻之後才將刀拔了出來,雙手捧著遞給我。
“玉同塵!”驀然之間聽到了一個聲音,“此事不可啊不可……請皇上下旨,請皇上下旨!若是真有此事……只怕三日之內,慶州就將動亂!皇上!”
出列的,竟然是站在對方陣營裡的一個書生——那書生匍匐上前,厲聲說道,“皇上,玉同塵於慶州實有大恩,於夏州也有大恩——若是兩地動亂,國家……真的就生變了!”
那書生話音落下,四周驀然之間——一片寂靜!
得了那書生一言提醒,對方陣營裡的另一個書生,也驀然發出一聲大吼:“皇上……玉同塵乃是天上謫仙轉世,如果無罪受誅,只恐上天責罰!”
那書生的話,不是叫給皇帝聽的,卻是叫給後面——那群盲從的百姓聽得!
“玉同塵乃上天謫仙!”那書生又重複了一句,厲聲說道,“對我京師百姓,還有一場求雨的大恩!恩將仇報,上天必定責罰我京師百姓!”轉頭,對著外面的人叢,再次厲聲叫道:“你們都忘了,今年春天的那場大雨了嗎?”
這句話,就像是一把巨大的掃帚,從那書生所在的位置開始,逐漸的掃將過去,將無數嘈雜的聲音……都掃掉了!
就在那瞬間,我聽見了極遙遠的地方,傳來了幾十人齊聲的叫喊:“吳縣百姓萬里進京,求見皇上!”
“吳縣百姓萬里進京,求見皇上,謝我主隆恩!”聲音再次響了起來,聲音已經極為切近。
一時之間,不知是喜是悲,手中的刀,桄榔一聲掉在地上。
吳縣……吳王殿下,出手了!
每次在我最危險的時候……總有他的出現!
如同天神一般……
皇帝陛下精神一振,高聲說道:“宣!”
外圍的百姓,自動讓出了一條道路。隨後,我看見了一支三四十人的隊伍,全都是老年或者壯年的農民,進入了中心區!
那些農民——應該是農民,有些手腳都在顫抖,有些嘴巴哆嗦的不知喃喃自語些什麼,只有最前面一人,卻是強自鎮定,按著太監的指示,帶著一群人遠遠跪下,山呼萬歲。
皇帝陛下面上已經轉向溫和,問道:“你等都是吳縣百姓?”
那領頭的壯年男子,聲音也有些哆嗦了:“回……皇上,小人正是!”停了一下,隨即想起什麼事情似地,急忙說道:“小人正是吳縣長橋村的人,名叫張寶,是長橋村張氏的族長……皇上天恩,減免了小人們的賦稅,因此全族湊齊了盤纏,讓小人進京,向皇上叩謝天恩!”
這話音落下,對方陣營裡,已經響起來低低的驚呼聲!遠處的百姓,卻是聽不見這些對話,自然有聽見的百姓,一層層的往外傳遞。卻聽見驚呼聲,如同波浪一般的逐步擴大,隨即,質疑的聲音,漸漸嘈雜起來!
“撒謊!”對方陣營之中,一個書生厲聲問道,“皇上,面前這些人,定然不是吳縣的百姓!定然是別處來的刁民……玉同塵方案,只是增稅,不是減稅,如何能收買這麼多人心?”
贊同的聲音紛紛響起,那領頭的張寶大怒,他是農夫,估計吳王也沒有多少時間教他規矩,當下就站起來,厲聲說道:“皇上,小人是世世代代的吳縣良民,從漢末遷居江南開始,到現在已經在吳縣居住了十六代!我家祖上,第十一代青玄公,曾中過蜀朝進士!小人整個家族,雖然說讀書人不多,但是家教從來沒有落下。家教之中最緊要的一條,就是不撒謊!這……這書生,明明不認識小人,怎麼就一口咬定小人假冒?皇上……小人是真的,皇上派人去吳縣縣南,查訪一下,就知道小人說的是真是假!”
那張寶厲聲說話,又有皇帝侍衛,厲聲喝道:“皇上跟前,不得失儀!不許無禮!”
那張寶才再次悻悻跪下,說道:“皇上,小人沒有扯謊!那書生信口說話,胡亂猜疑!”
張寶如此無禮,皇帝卻不生氣,當下溫言說道:“那書生不知詳細情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