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進入發情期後,生理狀態相當於人類中的成年人,卻無法平衡人形和蟲形。人類形體對能力是束縛,難以比擬蟲母的形體。但她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能再進一步,便可獲得最終形態。在那種最終形態下,無論她是蟲母還是人類,都會具有完全相同的實力。
上代蟲母孤注一擲,最終還是大獲成功。這是生物學上的創舉,也是勇氣和決斷力的結晶。蘇霓經常猜想,發展到最後,究竟會變成怎樣的生物,是否永遠無法找到同類。但高位惡魔說的也並不錯,生命形式本就多如繁星,又何必拘泥於一個名稱。
如今的她,已有能力完全吸收光甲,將它與自己徹底合為一體。她和梟解釋時曾說,光甲便是另外一套甲殼,危急時,可以喚出它用於作戰,平時就和其他器官一樣,被摺疊隱藏在身體內部。這種功能對蟲母形態幫助有限,但以後她選擇用人類形態作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她專注於這項任務,耗費大概十小時的時間,將光焰完全吸收,又用了另外十小時,不停練習把它喚出和收入。
若不考慮物種的不同,這正是帝國苦心研發的魂甲,一種極為靈便敏捷,能與機甲士完美契合,威力又奇大的戰鬥裝甲。蘇霓不知道研發者怎麼想,但在她看來,能夠承受這種魂甲的人,本身就要具有超越平常的體質。不然的話,只能把魂甲處理為生物裝甲,讓它具有活性,能夠按照主人意識活動。
她仍會把一些心得告知艾爾莎,但顯然不是現在。
吸收光焰之前,她已經又送出大量信使,要求它們不惜一切代價,前往人類帝國,查清蟲族襲擊的情況。這個行動不計後果,不計損失,目標一是隱藏,二是觀察。只要它們發現同族,就要立刻送出蟲母的命令,要蟲族立刻停止攻擊,全速返回母星。
這件事聽起來詭異,但是幕後原因並不難想。梟曾經試探著問她,是不是出現了另外一個蟲母。她不但沒否認,反而深表贊同。
幽影喜歡製作改造生物,蟲母本來就是它們的產物。即使自然誕生的蟲母消失不見,它們也可以使用生物技術,憑空製造一個。對它們來說,這大概不是麻煩,而是樂趣。
梟問她要不要幫忙,被她客氣地拒絕了,因為這不是人類的首尾。萬一兩隻蟲母當街鬥毆,那必定會給參戰的人類造成大量損傷。
而且她一直認為,最麻煩的不是她本人,而是普通蟲族。
這個種族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兩個母皇同時出現的情況。她本人從來無所謂,反正和她過不去的敵人已經夠多。再來一個人工蟲母,也只是比較強大的敵人而已。可是,普通蟲族靠資訊素分辨母皇,那麼一旦出現兩個母皇,是否會對它們產生不利影響?
她思來想去,決定做一個問卷調查,便毫不猶豫,立刻向母星上的所有蟲族發問:“如果有兩個母皇一起出現,你們會怎麼選擇?是選擇更強的,還是年紀更大的?”
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蟲族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壓根沒有回應。它們的意識中,只有因不解而產生的混沌。智慧高的蟲族則紛紛回答,表示它們不明白。
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蟲族的思維中,壓根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即使是智慧最高的巢蟲,也很難想象出來。
以豆蟲為例,它類人程度最高,雖然明白蘇霓的意思,仍表現出極為強烈的困惑感。然後,這個討打的傢伙終於回答了,給出了宇宙中的萬能答案,“我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就是要等發生了才知道。”
“……”
它們智力並不低,討論戰鬥、生活時,說話井井有條,還懂得提出自己的意見。哪怕蘇霓讓它們去種田,一次嘗試利用其它形式的能量,它們也能很快接受這個概念,乖乖地去進行“可持續發展”。
但只要談到這種與生理有關的悖論,它們就彷彿當機的智慧電腦,瞠目不知所對。
蘇霓對此大為無奈,只好放棄誘哄它們,耐心等待著信使回覆。同時,她對自己的處境也有著清晰的看法。倘若那位蟲母當真存在,倘若它具有更強的實力,倘若它對自己懷抱敵意,那麼後果將很嚴峻。
在蟲母的領導下,蟲族社會內部極為穩定,從未出過任何意外。皇后的遷移行動也一切正常。彷彿做了千次萬次。它們無視遷徙至附近的人類,該去哪裡就去哪裡,按部就班發展著。
梟和他的部下開始打理基地。那個行星環境還湊合,最為貼近人類的正常標準,具有一般濃度的大氣,只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