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2 / 4)

小說:大漢龍騰 作者:連過十一人

的身份下了命令,道是不戰而降,他們沒有責任,戰而後敗,不死也要他們的東印度公司追究他們違命之責。那城內的將軍因見咱們已打下臺南,想必那普羅岷西亞城也是守不住,見揆一將責任盡數攬了去,便也半推半就,開城投降了。劉統領已留了人在大員駐守,卻命我帶了人將城中俘虜盡數帶到臺南來了。”

“甚好!”張偉附掌道:“善哉,不動刀兵而下一城,也算那揆一立了一功,命人在城中尋一處房子,將他好生看押。待日後再做處置。”

說罷又向身邊隨侍的行軍司馬令道:“將咱們的兵士盡數遷到城內來住,命施琅帶著水師進駐臺南港口,用帳篷搭起營地,關押荷人戰俘。”

至此臺南平定,除了防備荷人自南洋派兵來襲外,整個臺灣全島已納入張偉掌控,張偉在臺南又待了十數日,將臺南立為長安與萬年兩鎮,留施琅水師防水路,留周全斌領神策衛防陸路,兼領民政,留劉國軒領兵守大員,自已帶了傷兵及金吾衛、飛騎,乘船回臺北而去。

臨行叮囑施琅,若是荷人軍艦來襲,水師不必出動,只需大員島上岸炮及熱蘭遮城上大炮協助防守,那荷人軍艦抓不到機會,自然會懈怠,待耗上一段時間,再相機出動,一戰將荷軍攆跑,到那時,荷人自然會至臺北尋他談判。

正文 第四十四章 定臺(下)

待張偉船返臺北,碼頭上自有何斌帶領留臺人員迎接,何斌見張偉滿臉煙塵,盡是疲憊之色,便令撤了設在碼頭的接風酒席,讓張偉回府歇息,待到了晚間,方令人去張偉府中將他叫起,在何府設了便宴,只請了陳永華與張偉,三人在何府後園花廳小酌。

何斌見張偉把玩酒杯,只是低頭不語,與陳永華一對眼神,兩人一齊向他笑道:“志華,怎地打一場仗,整個人都變深沉了?”

張偉勉強向兩人笑道:“在戰場上到還沒有什麼,雖親眼見著活人被炮彈砸成肉餅,看著火槍在人身上打出幾百顆洞,看著原本活生生的人渾身是血,倒地而死……看的多了,反道麻木了。攻城那夜,我站在城頭看著城內火光四起,夾雜著慘叫,婦人小孩的哭聲,心裡沒有一絲一毫的感觸。反到是上了船後,離開臺南,遠離了那種氣氛,當時看到的種種情形方慢慢在腦子裡過來過去……”

苦笑一下,將手中杯一舉,一飲而盡,道:“不瞞兩位,前幾天我一閉眼,便是那些死人的面孔……我原以為我親手處死過不少人,當時對這種情景無所謂了,誰知上了戰場,方知其殘酷。”

陳永華聽他說到此處,亦是喟然嘆道:“不知死之悲,安戀生之歡?見識一下戰爭殘酷,方才會明白,‘兵者國之大事,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

何斌亦道:“此戰平臺南實為不得已,望志華日後對動武之事要慎之再慎。”向

張偉瞄上一眼,又道:“我知志華志向不凡,不過現下新帝即位,政事通明,咱們身為藩守,不要給朝廷藉口的好。”

張偉聽他這般說話,到是不置可否,只又問何斌道:“最近那熊撫臺可有什麼諭令?”

“到是沒有別的,只是又催我們保舉臺北衛的空缺官職。還有,志華,咱們的鎮遠軍便叫臺北衛軍,那下屬的金吾等三衛,是不是該改個名稱?就是下面的校尉、都尉,我的意思是,再送一筆錢給熊文燦,讓他再給咱們一些千戶和百戶所的名義,這樣,也可以多設一些官職,指揮起來,方便許多。”

“不必。廷斌兄,朝廷設衛是有規據的,置以臺北衛只是為了對咱們稍加約束,不需要再增加千戶、百戶了,我設的校尉、都尉、果尉,其職守分明,各領兩千、五百、五十,一樣是很方便的。”

說罷撫額,向何斌一笑,道:“那保舉一事麼……我看,尊候佔一個同知的職位,其餘四個僉事,由全斌、張鼐、劉國軒、張瑞擔任,下面的經歷、知事、史目,便由他們保舉任命,回臺北前,我已令他們開列保舉名冊。”

說罷將名冊從衣袖中抽出,遞與何斌,見何斌開啟觀看,便轉身陳永華笑道:“復甫兄,這臺北衛所的官職皆是武職,你現下沒有帶兵,此次只得暫且委屈。”

將酒杯一舉,向陳永華邀道:“來,滿飲此杯,待將來臺北設官立府的,這首府之職,必將仰仗復甫兄大才。”

陳永華聞言微微一笑,舉杯同他飲了,笑道:“做不做官兒我是無所謂,只要官學辦好,我便知足了。志華,最近學校的老師數量可是不足,學生一下子增了那麼許多,校舍亦是擁擠,我同廷斌說了,他說校舍的事好辦,這便可以撥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