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2 / 4)

小說:大漢龍騰 作者:連過十一人

說道:“貴部為廂軍襄陽守備軍左衛屯軍,李將軍為左衛屯軍的校尉,貴部有兵一千一百二十五人,比校尉治下略有超過,這到也不打緊,沒準將來補充了兵員,提拔李將軍為衛尉,也是難說。

李巖見他行事周到,語氣溫潤有禮,到也不敢怠慢,忙回了一禮,又著實客氣幾句,方向他領了對牌,印信等物,憑著這些命人至倉庫領取了衣服被褥,餉銀兵器等物。一直鬧到半夜丑時,方被人引領著到宿處安歇,一夜無話。

自此之後,他便一門心思依著漢軍規定操練士卒。廂軍原本是地方守備部隊,不持火器,只領取刀牌槍盾等物,衣飾上也沒有漢軍的鐵製軍徽,餉銀乃是一人一年二十兩,還不到漢軍一半。是以訓練操法強度也是不足,雖遠勝當年的明軍,比之漢軍正卒卻是差了老遠。一般廂軍的將領,也只是依著操典規定而行,唯李巖志向不比凡俗,趁著駐防在漢軍大營內的良機,一切操練都依著漢軍龍武衛的標準施行,雖屬下連聲叫苦,卻是全不理會。不到兩月的功夫,這襄陽廂軍中都知道李校尉之名。

薛勇等人後來知道,到也很是欣賞其人,只漢軍編制已滿,李巖又不肯將軍隊拆散分編,便也只索罷了。派了他在湖北各處巡行輯盜,軍紀肅然,令行禁止,到是很讓湖北上下的文官們喜歡。

他雖是如此努力,只是按照漢軍升遷和做戰的辦法,既使將來北伐激戰,廂軍也不過是留駐原地,很難有什麼傑出的表現。縱然是他一直升遷,最多也不過能做到屯衛將軍一職,想有什麼大的發展,卻也決無可能。

每日裡克勤克儉,瞭解熟識漢軍體制之後,李巖卻已慢慢後悔當日之決斷。若是當時斷然要加入漢軍之內,趁著襄陽正在招兵之時加入,雖然做不了校尉,到也能做個都尉,交來北伐過江時,也能帶兵打仗,以自已的才能,自然不會居於人下。而此時雖是努力,裝備和士兵素質仍是遠遠不及正規漢軍,看著那些正規軍的都尉,甚至果尉都不將自已放在心上,一個個眼高於頂模樣,李巖這樣的才智高絕之人,自然是心中鬱郁。

這一日處理完公務之後,已是傍晚時分,此時正是盛夏時分,天黑的晚。一天的事卻完了,營內將士閒來無事,在外面校場上嘻笑玩耍。

李巖步出廳門,因見弟弟李侔正帶著一眾軍士翻身上馬,在夕陽下直奔校場中心用石灰粉畫好的球場之內。李巖因叫道:“李侔,小心摔下來!”

他對這個幼弟鍾愛異常,總覺得他還是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漢軍的馬球戲是為了鍛鍊騎兵之用,源自唐朝,張偉又稍加改良,在軍中推廣。先是強制,這些年下來,整個張偉屬下所有體系的軍隊,甚是不少文官百姓,都喜歡上這個馬球之戲。

李巖是士大夫家庭出身,雖不信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教條,到也不喜歡自已弟弟與軍漢一樣,在馬上縱橫賓士,揮舞球杆,做一些驚險動作。雖然馬術大有長進,到底也不需在校尉的弟弟親自上前博殺才是。勸阻過幾次無效,李侔別無所好,軍隊與百姓不同,什麼賭博聽戲等娛樂一概不準,每日除了操練別無他事。唯有這馬球比賽到還有些趣味,是以一沾了手就不肯放下。幾月下來,小李公子的球術大為長進,整個湖北都傳頌其名,在漢軍中竟比李巖有名的多。

呆立在原地,咪著眼看了一陣馬球,因見場內塵土飛揚,各人都是灰頭土臉,李侔在馬上卻是豪氣逼人,帶著自已一方的球隊來回奔騰,竟是打的對方無還手之力。李巖搖頭苦笑,卻也不好再勸。兄弟年歲已是不小,難得有個喜好的玩藝兒,做兄長的也只得略說幾句不聽,也只得罷了。

見他負手而行,屬下的副校尉與幾個都尉圍攏過來,與他寒暄閒話。這幾月來江南江北都是無事,明軍在川陝一線雖然調集兵力,但西有李自成,北有高迎祥,無法以全力攻打四川,張獻忠親率大兵鎮守,堅城深壘以待,明軍士氣低落,一時間竟無法破敵,兩邊看似打的熱火朝天,其實正是膠著對峙,明軍一時難進,張獻忠卻也沒有能力打將出去,漢軍駐在襄陽,竟是無事可為。

因身邊都是從河南一同出來的心腹手下,李巖到也並不隱瞞心中所思。與各人略微討論幾句李侔的球技之後,便苦笑道:“成日無事,除了在湖北境內跑了幾遭,捉了幾個小盜,咱們只是幹拿餉,不做事的閒人了。不打球,又能怎樣。這麼著下去,我看我也得學上一學,好疏散一下筋骨了。”

主將抱怨,屬下各人自然是湊趣應和,都道:“是啊,都閒的骨頭疼。哪一天派咱們打回河南去,那才是好。”

其實各人多半是農夫出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